时间: 2025-05-01 05: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8:31
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
在春天锄草后,草木长得更加茂盛;而到了秋天照料草木,它们也会衰败。不如将两者并重,荣枯都有其时。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春愈茂”和“秋亦衰”的描述,反映了自然规律与生命循环的哲理,类似于《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的道理。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成就卓著。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盛世与衰落,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品风格豪放与细腻并存。
《杂兴》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自然与时光的深刻思考。诗中体现了他对草木生命的关注,象征着对人生变化的审视。
陆游的《杂兴》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虽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草木生长与衰败的观察,传达了生命的周期性和自然规律。他以锄草与养草这两种行为为切入点,揭示了春秋两季草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既要重视生长的繁荣,也要接受衰败的必然。
诗中“锄草春愈茂,养草秋亦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接下来一句“不如两置之,荣悴渠有时”,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指出了平衡的重要性,强调了生命中荣枯交替的自然法则。这种辩证关系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隐喻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有耐心,接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老练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魅力。
锄草春愈茂:
养草秋亦衰:
不如两置之:
荣悴渠有时: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命与自然的规律,倡导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提示人们接受生命中的荣枯变化,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智。
诗中“锄草”与“养草”分别指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