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孙竹生辰阳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而凡所以为竹者无一不具予寘石斛中暮春生数笋森然可喜为赋此》

时间: 2025-04-26 05:42:54

诗句

小竹如针能具体,方春茁笋更堪怜。

乾坤妙用无馀欠,隐几旁观为莞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54

原文展示:

小竹如针能具体,方春茁笋更堪怜。乾坤妙用无馀欠,隐几旁观为莞然。

白话文翻译:

这小竹子细如针,却具备了竹子的一切特征,春天刚长出的笋更是令人怜爱。天地间的奥妙运用得淋漓尽致,我静静地坐在一旁观看,感到十分愉悦。

注释:

  • 龙孙竹:一种细小的竹子,此处指诗中所描述的小竹。
  • 辰阳山谷:地名,指竹子生长的地方。
  • 寘石斛中:将竹子放置在石斛中。
  • 森然可喜:形容竹笋生长茂盛,令人喜悦。
  • 乾坤妙用:指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和奥妙。
  • 隐几旁观:静静地坐在一旁观看。
  • 莞然:形容心情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辰阳山谷间发现的一种细小如针的竹子,以及春天新生的竹笋,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天地奥妙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细小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机。首句“小竹如针能具体”,用“如针”形容竹子的细小,却强调它具备了竹子的一切特征,体现了自然界的精妙和完整。次句“方春茁笋更堪怜”,以春天的竹笋为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怜爱之情。后两句“乾坤妙用无馀欠,隐几旁观为莞然”,则升华了主题,指出天地间的奥妙无处不在,作者静静观赏,心情愉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小竹如针”的形象比喻,突出了竹子的细小,但“能具体”则强调了它的完整性。
  • 次句以春天的竹笋为对象,用“更堪怜”表达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喜爱。
  • 后两句通过“乾坤妙用”和“隐几旁观”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奥妙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小竹如针”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细小。
  • 拟人:“更堪怜”赋予竹笋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细小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天地奥妙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小竹如针”、“方春茁笋”、“乾坤妙用”等,通过这些意象,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竹如针”形容的是什么? A. 竹子的形状 B. 竹子的颜色 C. 竹子的细小 D. 竹子的硬度 答案:C

  2. 作者对春天的竹笋有何情感? A. 厌恶 B. 怜爱 C. 无所谓 D. 好奇 答案:B

  3. 诗中“乾坤妙用”指的是什么? A. 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B. 人类的智慧 C. 竹子的生长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天地奥妙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龙孙竹生辰阳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而凡所以为竹者无一不具予寘石斛中暮春生数笋森然可喜为赋此》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但张栻的诗更侧重于对细小竹子的描绘,而朱熹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哭明堂裴主簿 哭金部韦郎中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首春贻京邑文士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九陇津集 宿玄武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雷骨 宽洪海量 一扫而空 抟心揖志 歹字旁的字 梢婆 包含循的成语 女字旁的字 颠倒黑白 克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土结尾的成语 试举 蛮民 刻苦钻研 料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