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4:43
原文展示:
游道场山次沈国录韵 张栻 〔宋代〕 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蒙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疎钟度两山。 我亦湘城三径在,湖边归去洗尘颜。
白话文翻译:
在玻璃般的盆地外,群山如千鬟耸立,道路穿行于朦胧的紫翠之间。 心境远离尘嚣,最适宜感受天空的辽阔,眼睛明亮时更能欣赏野云的悠闲。 寒冷的泉水和古老的树木见证了千年的历史,清脆的磬声和稀疏的钟声穿越两山之间。 我也有湘城的隐居之所,湖边归来时洗去尘世的容颜。
注释:
诗词背景: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游览道场山时所作,次韵沈国录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道场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玻瓈盆外起千鬟”一句,以女子发髻比喻群山,形象生动。“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则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后两句通过对寒泉、古木、清磬、疏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玻瓈盆外起千鬟,路入空蒙紫翠间。
心远最便天宇迥,眼明偏见野云闲。
寒泉宰木留千载,清磬疎钟度两山。
我亦湘城三径在,湖边归去洗尘颜。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道场山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玻瓈盆外起千鬟”中的“千鬟”比喻什么? A. 云彩 B. 群山 C. 树木 D. 泉水
诗中“心远最便天宇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尘世的留恋 B. 对天空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隐居的厌恶
诗中“我亦湘城三径在”中的“三径”指的是什么? A. 三条道路 B. 三个隐居之所 C. 三种植物 D. 三个朋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