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6:59
原文展示:
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鸡栖朱伯厚,来叶尚多贤。
吏案尽纷若,心田正坦然。
林泉谁共乐,衣钵子能传。
会有蒲轮到,朝烟夕霭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鸡在朱伯厚的院子里栖息,来访的人也都是贤良之士。
公文案上的事务纷繁复杂,但我的心田却是坦然自若。
山林和泉水,谁能与我共享这份乐趣呢?
我的衣钵(佛教的传承)能够延续,终会有蒲轮(舟船)抵达,
在晨雾和傍晚的烟霭中。
注释:
- 鸡栖:指鸡栖息的地方,这里可能暗喻家园或安静的环境。
- 朱伯厚:可能是指朱熹,因其自号“朱子”,是理学家,文人。
- 吏案:指官员处理公文的桌案,象征繁忙的政务。
- 衣钵:佛教用语,指师父传给弟子的法器,象征传承和教导。
- 蒲轮:古时的船只,象征着旅行或归途的到来。
- 朝烟夕霭:晨雾和傍晚的烟雾,描绘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平情况较少见,主要以诗歌为主,风格多样,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朱熹离开无锡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朱伯厚的庄园与到访的贤人,展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繁杂的公文事务,突显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表达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第三句“林泉谁共乐”,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到蒲轮的到达,仿佛预示着一种新的旅程即将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雅,意境深远,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栖朱伯厚:描绘朱伯厚的生活环境,暗示他与自然的和谐。
- 来叶尚多贤:到访的朋友多是贤良之士,表明诗人交友的品味。
- 吏案尽纷若:公文繁忙,表现诗人身处世俗的无奈。
- 心田正坦然:尽管外界纷扰,内心却是宁静的。
- 林泉谁共乐:对自然的喜爱,渴望与人分享这份乐趣。
- 衣钵子能传:传承的希望,强调知识和文化的延续。
- 会有蒲轮到:象征未来的归途,暗示人生的旅程。
- 朝烟夕霭边:描绘清晨和傍晚的美丽自然,增添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钵”比作传承的象征,表达深厚的文化传承。
- 对仗:如“朝烟夕霭”,对称工整,富有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朝烟夕霭”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象征家园的温暖与宁静。
- 林泉:自然的象征,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衣钵:传承的象征,体现文化的延续。
- 蒲轮:象征旅途与归属感,暗示人生的旅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伯厚”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心田正坦然”中的“坦然”指的是什么状态?
-
“衣钵子能传”中“衣钵”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文化传承
- D) 家族
答案:
- B) 朱熹
- B) 平静
- C) 文化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春日》: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春日》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则关注于友谊与内心的宁静。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居秋暝》更加注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而本诗则强调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朱熹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