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3:42
庭竹
作者: 厉文翁 〔宋代〕
渭川未暇栽千亩,
庭槛聊须种数根。
敢爱深秋群木脱,
独欺风雨战黄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庭院竹子的喜爱与关注,尽管忙于其他事务,但仍然愿意在庭院中种下几根竹子。他在深秋时节,看到周围的树木都已落叶,却独自欣赏着竹子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迎接着黄昏的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寄托,竹子作为坚韧的象征,传递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作者介绍:
厉文翁,字洵,号梅溪,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同时对文学有深刻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中,虽身处忙碌的政治生活,但心中仍有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竹子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精神的崇敬。
《庭竹》是一首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抽出时间来关注自家庭院中的竹子,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简朴生活的追求。竹子在深秋时节仍旧傲然屹立,表现出了其坚韧不拔的特性,仿佛在告诉人们要在逆境中仍然保持自己的姿态。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正值深秋,群木皆已落叶,唯有竹子在风雨中战斗,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坚强。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竹子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人生态度的象征。诗歌的最后,提及黄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与高洁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描写,传达了对坚韧精神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未能抽出时间去做什么?
诗中提到的“庭槛”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的竹子在什么环境下生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