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48:05
米珠薪桂早年年,
迭税重征更杂捐。
要使公园增广阔,
安知民户苦颠连。
鳞原竟没游尘路,
马埒真成布地钱。
最是穷阎新拆毁,
元辰露宿益凄然。
在早年间,米和珠子都变得珍贵,而薪水和桂木也日益昂贵。
税收不断增加,杂七杂八的捐款也相继而来。
想要扩建公园,怎能知道百姓的家境已经苦不堪言?
原本的田地如今已经没有了行人走过的道路,
马车的行驶变得如同在布地上行驶一般。
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贫困的院落刚刚被拆毁,
露宿在外的游子更加感到凄凉。
万正常(1851-1916),字子华,号存斋,近代诗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目睹了动荡的局势与人民的困苦,常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切。
《感时三首》为万正常在清末民初时期创作,正值时代变革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感时三首 其三》是一首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的对照,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反思。诗中开篇便以“米珠薪桂”的高物价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经济的困境。接下来以“迭税重征更杂捐”揭示了政府对民众的压迫,税收不断增加,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诗人进一步指出,虽然政府希望通过扩建公园来改善环境,但却无视了民众的生活困境,形成了强烈的讽刺。
“鳞原竟没游尘路,马埒真成布地钱”两句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荒凉的田野,生动地传达出土地的贫瘠,马车行驶在上面,宛如在柔软的布料上行驶,暗示着农民的无奈与失落。结尾的“最是穷阎新拆毁,元辰露宿益凄然”更是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无家可归者的深切同情,以至于露宿街头的游子在新的一年里感受到更深的凄凉。
整首诗言辞铿锵,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整首诗歌通过描述民生困境,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无奈感慨。
诗中提到的“米珠薪桂”主要是指:
A. 物价高涨
B. 生活富裕
C. 政府繁荣
D. 节日庆典
“迭税重征更杂捐”中的“杂捐”指的是什么?
A. 额外税收
B. 生活必需品
C. 贫困救助
D. 政府补贴
诗中提到的“穷阎”指的是:
A. 富裕的家庭
B. 贫困的院落
C. 美丽的公园
D. 繁华的街道
答案: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万正常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