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2
次韵林仲和筠庄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爱笋从嗔不出山,看成修影泛微澜。
此君臭味唯风月,底事须除数百竿。
对竹笋的喜爱,使我在山里不忍心离开,仿佛看见它们的影子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而这位朋友的臭味只与风月有关,究竟要除去几百根竹子呢?
“风月”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闲适的生活或风雅的情趣,常与竹、梅等高洁植物相联系。诗中提及的“数百竿”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世俗风气的厌恶与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字子渊,号云庐,晚号醉翁,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弥逊与林仲和的友谊之中,表达了对竹笋的热爱与对生活中某些气息的厌恶,反映了作者追求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李弥逊的《次韵林仲和筠庄》是一首颇具情趣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思。开篇的“爱笋从嗔不出山”写出了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之深,直至不愿离开大自然的怀抱,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看成修影泛微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出竹笋的柔美与灵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此君臭味唯风月”,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暗指与竹笋的清香相比,朋友身上的“臭味”显得格外刺眼,反映出诗人对某些风气的不满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底事须除数百竿”不仅在数量上夸张,更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渴望清除的决心与困惑。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而又隐含深意的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与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对世俗气息的抵触,展现出一种追求清新脱俗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爱笋从嗔不出山”中“嗔”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气
B. 不舍
C. 喜欢
D. 忧虑
“看成修影泛微澜”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竹笋的影子
B. 山水的美丽
C. 朋友的气息
D. 生活的烦恼
诗中提到的“臭味”主要指什么?
A. 竹子的香气
B. 朋友的不良习气
C. 自然的气息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