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48:04
渡黄河和大司农韵
作者:孟亮揆 〔清代〕
秋水轻帆忆此过,
故园一卧任蹉跎。
江山乱后重为客,
蒲柳新时又渡河。
柔屋几家晨爨少,
桃花三月晚潮多。
十年筑舍空民力,
忍听劳劳鸿雁歌。
在秋水轻荡的河面上,回忆着曾经的过往;
在故乡的床上,任凭岁月的流逝。
国家动荡后我又成了流浪者,
在新的时光下又一次渡过黄河。
清晨的几户人家,炊烟正少,
三月的桃花,晚潮正涌动。
十年来辛苦建房却让百姓疲惫,
忍不住听着那些鸿雁的悲歌。
孟亮揆,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传统诗歌的影响,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乱世,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沉重与无奈。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局的反思,反映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秋水轻帆忆此过”,设定了秋日的意境,轻舟荡漾在水面上,令人想起往昔的种种。诗人通过“故园一卧任蹉跎”来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仿佛在沉思生命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江山乱后重为客”一句,揭示了诗人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孤独,感受到家国的破碎与离散。接下来的“蒲柳新时又渡河”则表现了诗人虽身在乱世,依旧努力追求新生与希望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借助“桃花三月晚潮多”和“十年筑舍空民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对时代的敏感,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最后一句“忍听劳劳鸿雁歌”,不仅描绘了孤雁的哀伤,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围绕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动乱时代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诗人的心境在流动的水面上、在轻盈的帆船中、在悲鸣的鸿雁中不断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风光
B. 思乡与时代感慨
C. 友情
D. 战争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和平与安宁
C. 友谊
D. 财富
诗中“十年筑舍空民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希望
B. 对百姓的同情与忧虑
C. 对个人成就的自豪
D. 对家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