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唐多令 秋夜》

时间: 2025-05-01 06:40:24

诗句

灯晕伴残更。

萧萧落叶轻。

诉穷愁、草际虫声。

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

罗被夜凉清。

凄然梦亦惊。

透纱窗、月影纵横。

几遍鸡声啼又晓,空蹙损,两山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40:24

原文展示:

唐多令 秋夜
作者: 叶小鸾 〔明代〕

灯晕伴残更。萧萧落叶轻。
诉穷愁草际虫声。
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
罗被夜凉清。凄然梦亦惊。
透纱窗月影纵横。
几遍鸡声啼又晓,空蹙损,两山青。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的晕染下,夜已深沉,伴随着零落的叶子轻轻飘落。虫声在草丛中诉说着无尽的愁苦。栏杆外的芭蕉长出新嫩的绿叶,却依旧发出往年的秋声。薄薄的罗被在夜里显得寒凉,梦中也因而惊醒。透过纱窗,月影交错闪烁。几声鸡鸣再次唤醒黎明,山色空惆怅,依旧是那两座青山。

注释:

  • 灯晕: 灯光的晕染。
  • 残更: 夜已深,时钟已接近半夜。
  • 萧萧: 形容落叶声的凄凉。
  • 穷愁: 无尽的愁苦。
  • 草际: 草丛之间。
  • 芭蕉: 一种植物,象征热带的特征。
  • 罗被: 一种轻薄的被子。
  • 月影: 月光的影子。
  • 鸡声: 鸡鸣声,象征清晨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小鸾,明代女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秋夜的氛围,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叹。秋夜的凉意与虫声交织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唐多令 秋夜》展现了诗人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中以“灯晕伴残更”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夜晚氛围。接着,萧萧落叶声和虫鸣声交织,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愁苦感。尤其是“诉穷愁草际虫声”,将自然界的声音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虽然新叶在生长,但旧的秋声依然萦绕在耳边,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对过去的留恋。夜的凉意透过“罗被”,让人感受到一丝清凉,甚至在梦中也被惊醒,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寂寞与思索。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月影的交错与鸡鸣声的清晰相互映衬,形成了夜深人静与晨曦初现的对比,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清雅的美感和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晕伴残更:描绘夜晚的氛围,灯光照耀下夜已深沉。
  2. 萧萧落叶轻:落叶轻声飘落,传达出秋夜的凄凉。
  3. 诉穷愁草际虫声:虫鸣声诉说着无尽的忧愁,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4. 栏外芭蕉新嫩绿:描绘栏杆外新生的芭蕉叶,象征新生与希望。
  5. 仍做出,旧秋声:尽管有新绿,但往年的秋声依旧萦绕,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6. 罗被夜凉清:薄被在夜里显得寒冷,反映出夜的清冷和孤独。
  7. 凄然梦亦惊:梦中也因寒冷而惊醒,增强了孤独感。
  8. 透纱窗月影纵横:月光透过窗纱,影子交错,描绘出夜的宁静。
  9. 几遍鸡声啼又晓:鸡鸣声再次唤醒黎明,象征新的开始。
  10. 空蹙损,两山青:山色依旧青翠,尽管心中充满惆怅,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灯晕”与“残更”比喻夜深与孤独。
  • 拟人: “虫声诉穷愁”,虫声似乎在诉说情感。
  • 对仗: 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如“几遍鸡声啼又晓,空蹙损,两山青”。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时间流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灯晕: 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思索。
  2. 落叶: 代表生命的流逝与凋零。
  3. 虫声: 传递无尽的忧愁和孤独。
  4. 芭蕉: 象征生命的新生与希望。
  5. 罗被: 表达夜的寒冷与孤寂。
  6. 月影: 代表夜的静谧与内心的反思。
  7. 鸡声: 象征新的开始与时间的流逝。
  8. 青山: 代表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灯晕”指的是什么?

    • A. 月光
    • B. 灯光
    • C. 星光
  2. “诉穷愁草际虫声”中的“虫声”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无尽的愁苦
    • C. 宁静
  3. 诗中描述的“栏外芭蕉新嫩绿”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新生
    • B. 过去的回忆
    •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静夜思》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叶小鸾的《唐多令 秋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叶小鸾更侧重于秋夜的萧瑟与忧愁,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抒发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

相关查询

淮阴钓台 函谷关 晓望华岳 淮浦夏日杂感 杂感 秀野堂公宴韩慕庐先生扈跸还朝 天妃闸 次韵酬汪宫赞 赋得风动万年枝 避乱羊城寄涂探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肀字旁的字 植善倾恶 髓结尾的成语 诘日 卤字旁的字 包含束的词语有哪些 他妈的 斤字旁的字 高结尾的成语 土崩鱼烂 香矾 立字旁的字 秉钧当轴 热锅炒菜 神湛骨寒 草字头的字 豁剌剌 无路可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