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3:48
楚岫高低接太行,
吴江渺漠下沧浪。
秋城霜满苇花白,
夜馆月寒莎草黄。
芳苑鹿台初解佩,
故宫鸾阁尚鸣珰。
五湖一叶扁舟去,
十二西楼几夕阳。
楚地的山峦高低起伏,延绵与太行山相接;
吴江的水面宽广而渺远,流淌着沧浪。
秋天的城中,霜染白了芦花,
夜晚的馆中,月光冷清,莎草泛黄。
芳苑中的鹿台,刚刚解下佩饰,
故宫的鸾阁,依然传来悠扬的鸣声。
五湖之上,一只小舟正缓缓驶去,
十二层的西楼,映照着几缕夕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文景观的细腻描写。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感悟。
创作背景: 《姑苏馆》创作于诗人旅居姑苏期间,受到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思考。
《姑苏馆》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壮丽和幽静。首联“楚岫高低接太行,吴江渺漠下沧浪”中,诗人以地理的高低起伏和水面广阔的对比,描绘了楚地与吴江的自然风貌,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的“秋城霜满苇花白,夜馆月寒莎草黄”则转向了秋夜的宁静,白色的芦花与寒冷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此时,诗人似乎在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芳苑鹿台初解佩,故宫鸾阁尚鸣珰”则引入了人文的元素,鹿台的解佩与鸾阁的鸣声,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五湖一叶扁舟去,十二西楼几夕阳”则以小舟的远行和西楼的夕阳为结尾,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同时也隐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江”主要象征什么?
A. 山川
B. 水域
C. 城市
D. 文化
“秋城霜满苇花白”中“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凄凉
C. 快乐
D. 忧伤
诗中提到的“鹿台”代表了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D. 社会风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姑苏馆》更强调人文情感,而《山居秋暝》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