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德清》

时间: 2025-05-04 13:48:34

诗句

木酊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8:34

过德清

原文展示:

木酊谁家缥缈亭,
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
塔下秋云为我生。


白话文翻译:

这座缥缈的亭子是哪个人家的呢?
那画堂临水而建,更显得虚幻而明亮。
经过这个地方却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唯有塔下的秋云为我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注释:

  1. 木酊:木酊是指用木材制作的亭子,给人一种轻盈、飘渺的感觉。
  2. 缥缈亭:形容亭子虚幻而美丽,似乎与天际相连。
  3. 画堂:指装饰精美的厅堂。
  4. 临水:靠近水边。
  5. 虚明:形容景象模糊而明亮,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6. 经过此处:经过这个地方。
  7. 无相识:没有熟悉的人。
  8. 塔下秋云:塔下的秋天的云彩,象征着孤独和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深受后世推崇。姜夔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过德清》写于姜夔游历德清时,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孤独和自然的感悟。在一个秋天的午后,他经过这座亭子,眼前的景象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过德清》是姜夔的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开篇提到“木酊谁家缥缈亭”,诗人以“谁家”引入,给人一种寻访的感觉,仿佛在探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接着,描绘“画堂临水更虚明”,将亭子与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清澈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诗的后两句“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竟然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塔下秋云为我生”将自然与人心联系在一起,秋云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孤独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木酊谁家缥缈亭:开篇即设问,表现出对亭子的好奇与向往。
    • 画堂临水更虚明:通过“画堂”与“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意境。
    • 经过此处无相识:突出孤独感,强调诗人的游子身份。
    • 塔下秋云为我生: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一种共鸣。
  2. 修辞手法:

    • 比喻:“缥缈”形容亭子轻盈如烟,表达虚幻之美。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将秋云赋予生命,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3.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缥缈亭:象征着美与梦幻,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画堂:体现文化的底蕴与人文的情感。
  3. 秋云:象征孤独、思念与生命的流转,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酊”指的是什么?

    • A. 茶馆
    • B. 亭子
    • C. 酒楼
    • D. 书屋
  2. 诗人在经过德清时感到:

    • A. 开心
    • B. 孤独
    • C. 紧张
    • D. 兴奋
  3. “画堂临水更虚明”中“虚明”主要形容什么?

    • A. 亭子
    • B. 水面
    • C. 光线
    • D. 景象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过德清》与《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姜夔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丹枫 雨中望金山 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二 题转庵上人小照 其一 监利王子寿去刑部主政归作诗寄之 寄姚春木 赠邵位西移居 偶成寄仲卿彦勤两弟 其二 偶成寄仲卿彦勤两弟 其一 赠陈颂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殖 贤良方正 水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什袭而藏 虚畅 姑嫜 包含葵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包含理的词语有哪些 遣虱 秋月春风 螽斯之征 东逃西窜 寒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