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5:48:08

诗句

我家曾住赤栏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8

原文展示

我家曾住赤栏桥,
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
西风门巷柳萧萧。

白话文翻译

我家曾经住在赤栏桥旁,
邻里往来不觉孤寂。
如果你到的时候,秋天已经过了一半,
西风吹来,门巷里的柳树已经萧条。

注释

  • 赤栏桥:桥名,可能指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
  • 邻里:指邻居,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
  • 不寂寥:不感到孤独,表示生活的热闹和温馨。
  • :指朋友范仲讷。
  • 秋已半:指秋天已经过了一半,暗示时光的流逝。
  • 西风:秋天的风,带有萧瑟的气息。
  • 柳萧萧:形容柳树的萧瑟景象,传递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典故解析

  • 赤栏桥:在古代诗歌中,桥常常象征着联系与别离,赤栏桥作为居住地,寓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离别相关,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清新雅致,富有音乐感,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姜夔送别朋友范仲讷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人情的冷暖。

诗歌鉴赏

这首《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以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通过回忆曾经居住的地方,传达出一种亲切感,表明作者与邻里关系的融洽,生活的热闹。这种背景为后面的离别增添了一层情感深度。

而“君若到时秋已半”一句,既是一种期待,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秋天象征着成熟和收获,但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凋零和寒冷的到来,增添了离别的惆怅。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西风中的柳树,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意境,让人在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之余,更加体会到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家曾住赤栏桥:作者以自我为中心,回忆起曾经的居住地,营造出一种归属感。
  2. 邻里相过不寂寥:强调与邻里的和睦相处,生活充满生气。
  3. 君若到时秋已半:表达对朋友到来的期待,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
  4. 西风门巷柳萧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离别的凄凉和对未来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与人生的阶段相联系,暗含人生的无常。
  • 拟人:柳树的“萧萧”,赋予生命,使自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栏桥:象征着归属与温暖。
  •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西风: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凄凉。
  •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栏桥”是指什么?

    • A. 一座桥
    • B. 一条河
    • C. 一座山
    • D. 一片森林
  2. 诗中的“君”指的是谁?

    • A. 作者
    • B. 朋友
    • C. 邻居
    • D. 不明
  3.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气息
    • B. 秋天的来临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热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但李白的笔调更加豪放,情感更为奔放。而姜夔的这首诗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内敛,描写的景象更具画面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姜夔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思成堂 次韵答王定国 书林逋诗后 秧马歌(并引)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 曹既见和复次其韵 夜泛西湖五绝 其一 新年五首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 李宪仲哀词(并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识知无字 牛字旁的字 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笑中有刀 犬字旁的字 祸与福邻 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标签 畜菟 赝作 龝字旁的字 连滚带爬 批吭捣虚 伊曹 阿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