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传神者》

时间: 2025-05-05 13:09:28

诗句

我向无中生出妄,君从妄里却求真。

葫芦可画虽依本,阿堵知君画不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09:28

原文展示:

赠传神者
我向无中生出妄,君从妄里却求真。
葫芦可画虽依本,阿堵知君画不亲。

白话文翻译:

我从虚无中创造出虚幻的事物,而你却在虚幻中寻求真实。
虽然葫芦可以根据本样画出,但那画的事物与你的情感并不相连。

注释:

  • 无中生出妄:从虚无之中产生妄想。此处“妄”指虚幻、不真实的事物。
  • 君从妄里却求真:你在虚幻的事物中却寻求真实的东西。
  • 葫芦可画虽依本:葫芦虽然可以根据其本来的样子来绘画。
  • 阿堵:指的是“阿堵物”,这里指代画的对象或事物。
  • 画不亲:画的事物与情感没有联系,表达一种疏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中,号逸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赠传神者》是郑刚中在与画家或艺术家交流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和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他对画作与真实世界的看法,表达了对艺术表达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赠传神者》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过程中的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诗人自身与画者之间的不同立场:诗人从“无中”创造出虚幻的内容,而画者却在“妄”中寻求真实。这种反差不仅引发了对艺术创作的深思,也反映了人与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葫芦可画虽依本”一语,强调了艺术创作的基础—依托真实的事物。然而,随后的“阿堵知君画不亲”则表达了一种对艺术作品情感的疏离,暗示即使画作再真实,也可能无法传达创作者的真正情感。这种情感上的距离让人深思,画作虽能依本而成,但却难以与观者产生共鸣。

整首诗不仅在字句上具有音乐感,更在意境上引人深思。它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外界的再现,更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与交流。通过郑刚中的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创作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向无中生出妄:表达了诗人从虚无中创造出妄想的过程,暗示艺术创作的主观性。
  2. 君从妄里却求真:对比画者在虚幻中追求真实的努力,反映了艺术家的追求。
  3. 葫芦可画虽依本:指出艺术创作应有真实的基础,强调真实的重要性。
  4. 阿堵知君画不亲:强调画作与创作者情感的疏离,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深层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我向无中”与“君从妄里”的对比,突显诗人和画者的不同立场与追求。
  • 比喻:将画作比作“葫芦”,强调艺术创作的依托和基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创作中虚幻与真实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艺术的理解与思考,揭示了艺术表达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无中:象征虚无与创造的起点,代表着无形的思想。
  • :象征虚幻的事物,反映出对现实与幻象的思考。
  • 葫芦:作为自然物象的代表,强调真实的基础和可描绘的对象。
  • 阿堵:代表艺术作品,表明其与情感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刚中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我向无中生出妄”中的“妄”指的是什么?
    A. 真实
    B. 虚幻
    C. 自然
    D. 情感

  3. “葫芦可画虽依本”强调了什么?
    A. 画作的自由
    B. 真实的重要性
    C. 画家的技巧
    D. 观者的感受

答案:

  1. B. 宋代
  2. B. 虚幻
  3. B. 真实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而郑刚中的诗则探讨了艺术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不同的艺术观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意象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华夷图 感世 晨起 塞上行 赠华阴李明府 题僧松禅(一作题僧院松)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山中言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负弩前驱 好善嫉恶 离上 包含龟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卡子 惊采绝绝 女字旁的字 不讳之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采字头的字 多数 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黔驴技穷 女织男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