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09:28
作者:郑刚中 〔宋代〕
山乡穷甿不知春,
齿莽这种那复耘。
劝使一日临郊坰,
曰尔父老尔勿宁。
勅书劝论因人情,
要使秋稼如云平。
馈匀饮食烦厨兵,
尔醉且饱其力耕。
麻麦荏菽非一名,
农有农事毋虚称。
齿革羽毛上勿登,
贳租但议颁殊恩。
知今无问阴雨晴,
扎扎听尔耰锄鸣。
在贫穷的山乡里,不知春天的到来,
杂草丛生,农田里又不再耕耘。
劝你们,老年人们,哪怕一天也要到郊外去耕作,
告诉你们,不要再安逸于此。
朝廷的劝导是根据人情世故,
希望秋天的庄稼能够像云一样丰盈。
均匀地分配饮食,免去厨房的烦恼,
你们可以尽情地吃喝,才能有力气耕作。
麻、麦、荏、菽都是农作物的名,
农民有农民的事,不能空口无凭。
不要登高望远,图谋不切实际,
租税问题只需讨论如何分配恩惠。
如今无论阴雨晴天,
只要认真听那耰锄的声音。
诗中提到的“春”与“秋稼”,体现了农耕文化的季节性,说明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而“勅书劝论”则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民的关注和对农业的重视。
作者介绍:郑刚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现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的基础,诗人通过此诗劝导农民重视耕作,反映了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期望。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诗人通过描绘贫穷的山乡和杂草丛生的景象,揭示了农民在困境中应当如何自励。诗的前半部分以劝勉的口吻,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农事的描绘,强调了农民的劳动价值和必要性。
诗中反复提到的“耰锄鸣”则象征着勤劳与希望,诗人希望通过劳动,能够换来丰收的美好未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冀,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麻麦荏菽非一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呼吁农民重视耕作,通过勤劳来改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诗词测试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