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摸鱼儿》

时间: 2025-05-02 05:45:07

诗句

似擎来,一峰天柱,青山九锁回抱。

吟窝许傍仙岩结,茶灶却邻丹灶。

看不了。

正福地嫏环,万轴图书饱。

探奇定到。

访玉室金堂,翠鲛白鼠,击节赏坡老。

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

新诗句句皆好。

思陵辇路苔花碧,别有沧桑凭吊。

归太早。

算如此,轩窗合坐先生啸。

泥鸿印爪。

想粉绢留题,苔笺盈幅,读画当时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07

摸鱼儿

作者: 吴藻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似擎来,一峰天柱,青山九锁回抱。
吟窝许傍仙岩结,茶灶却邻丹灶。
看不了。正福地嫏环,万轴图书饱。
探奇定到。访玉室金堂,翠鲛白鼠,击节赏坡老。
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
新诗句句皆好。
思陵辇路苔花碧,别有沧桑凭吊。
归太早。算如此,轩窗合坐先生啸。
泥鸿印爪。
想粉绢留题,苔笺盈幅,读画当时稿。

白话文翻译:

像是支撑起一座高峰的天柱,青山在这座峰的周围环绕。
吟唱的地方可以在仙岩旁边建立,茶灶却邻近丹灶。
无法看到的正是那福地的环绕,书籍画卷丰富饱满。
探求奇异必定能到达。访问玉室与金堂,像翠鲛与白鼠那样,击节欣赏坡老。
在长歌之处,何必惊动谢朓?
新诗的句句都很美好。
思念陵园的辇路上,苔花碧绿,别有一番沧桑的凭吊。
归去太早。如此看来,轩窗合起来与先生吟啸。
泥鸿印爪。
想要在粉绢上留下题词,苔笺满幅,读那时候的画稿。

注释:

  • : 支撑。
  • 仙岩: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岩。
  • 丹灶: 传说中的炼丹炉。
  • 嫏环: 传说中的一种美丽的动物。
  • 翠鲛白鼠: 形容美丽的生物。
  • 谢朓: 指的是谢朓,南朝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吴藻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摸鱼儿》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山九锁”、“茶灶邻丹灶”等,展现了自然的瑰丽与宁静。诗的前半部分以山水景色为主,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而后半部分则转向自我反省,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即使是写诗也无需过于追求声名,反而是要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作者在诗中不断地呼应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与人生的哲学思考,最终在对归去的思考中,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似擎来,一峰天柱,青山九锁回抱。”:比喻高峰如同天柱般矗立,青山环绕,展现壮丽景色。
    • “吟窝许傍仙岩结,茶灶却邻丹灶。”:描绘诗人想要在美景中安居,反映出对生活的理想追求。
    • “看不了。正福地嫏环,万轴图书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向往。
    • “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提醒人们写诗不必追求声名,而应真诚表达。
    • “思陵辇路苔花碧,别有沧桑凭吊。”:对人生的沉思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峰天柱”比喻高山的伟岸。
    • 拟人: “泥鸿印爪”,赋予泥鸿以人性特征。
    • 对仗: “翠鲛白鼠”,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恬淡而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青山: 象征宁静与自然美。
  • 仙岩: 代表理想和追求的美好境地。
  • 茶灶与丹灶: 比喻生活中的简单与复杂,体现生活的多样性。
  • 苔花: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怀旧之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青山九锁”中的“九锁”指的是什么?

      • A. 九个山峰
      • B. 九条河流
      • C. 九个锁链
      • D. 九个景点
    2. 诗中提到的“长歌处”意指什么?

      • A. 唱歌的地方
      • B. 诗歌创作的地方
      • C. 思考人生的地方
      • D. 旅行的地方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 C. 对社会的批判
      •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庐山谣》: 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注重诗人的豪情壮志。
    • 《春望》: 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园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魅力与意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溪寺二首 寝室二绝 梦与尤木石论史感旧七绝句 题同班小录 其一 满江红(寿唐夫人) 中秋湘南楼饯张昭州 方具免牍走笔次竹溪中书韵 挽刘母王宜人二首 题袁秘书文藁 □□□□次竹溪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敢怒不敢言 首字旁的字 凿蹄 务结尾的成语 乡村歌曲 片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玉邸 学庐 惊风骇浪 杨柳曲 包含梦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妆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言听计行 直言正色 砥砺清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