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9: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50:59
原文展示:
病中杂兴 高登 〔宋代〕
垂老飘零万里余,肌肤瘦尽鬓毛疏。 皇恩若许归山去,豆地虽存不解锄。
白话文翻译:
年老体衰,漂泊万里之外,肌肤消瘦,鬓发稀疏。 如果皇帝恩准我归隐山林,虽然有田地,我也不懂得如何耕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生卒年不详),字彦修,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生活境遇和情感体验,风格质朴自然。此诗反映了作者晚年漂泊无依、渴望归隐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登晚年所作,当时他可能因病而感到身体衰弱,同时对漂泊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得到皇帝的恩准,归隐山林,过上平静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晚年的孤独和无奈。首句“垂老飘零万里余”描绘了作者年老体衰、漂泊无依的境遇,透露出深深的哀愁。次句“肌肤瘦尽鬓毛疏”进一步以身体的消瘦和衰老来强化这种情感。后两句“皇恩若许归山去,豆地虽存不解锄”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又自嘲地表示自己不懂得耕作,增添了一丝幽默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垂老飘零万里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A. 年轻有为 B. 年老体衰,漂泊无依 C. 身体健康,四处游历 D. 家庭和睦,生活安逸
“皇恩若许归山去”中的“归山”指的是什么? A. 回到山中居住 B. 回到家乡 C. 回到朝廷 D. 回到学校
诗中“豆地虽存不解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耕作的喜爱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耕作的无知 D. 对朝廷的不满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