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清虚庵三首》

时间: 2025-05-02 18:52:54

诗句

松篁交映有无中,行近仙扉一水东。

独上上清三洞妙,宝章云笈助真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2:54

原文展示:

松篁交映有无中,行近仙扉一水东。
独上上清三洞妙,宝章云笈助真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松竹交错、虚实相生的景象,走近仙境的门扉,水流向东。诗人独自登上上清三洞的妙境,携着宝章与云笈,助长真风的灵动。

注释:

  • 松篁:松和竹的统称,象征高洁、清雅。
  • 交映:交错映照,形容松竹之间的景色。
  • 有无中:体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境界。
  • 仙扉:仙人的门,指向通往仙境的入口。
  • 一水东:水流向东,意象流动与方向的结合。
  • 上清:道教名词,指最高的清净境界。
  • 三洞:道教中的三大洞天,这里指的是上清三洞。
  • 宝章云笈:象征道教经典与修行之物,助力于追求真理。
  • 真风:指道教所追求的真实的精神境界。

典故解析:

  • 上清:道教中代表了极高的境界,常与长生不老、超脱世俗联系在一起。
  • 三洞:在道教中,代表着不同的精神境界和道教修炼的层次,分别为太清、上清和中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曹勋的作品多受道教思想影响,作品中常常蕴含自然哲学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对道教和修身养性的重视影响,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题清虚庵三首》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幽的道教庵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松篁交映有无中,行近仙扉一水东”,通过松竹的交错反映出一种虚实相生,营造出一种隐秘的、神秘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接下来的“独上上清三洞妙”,则展现了诗人独自踏入道教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宝章云笈助真风”则更是将道教的修行与自然的灵动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通过经典与自身修行,力求获得真理与精神的升华。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简练优美,意象上更是深厚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松竹的交错,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第二联表达了踏入仙境的情景,水的流向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方向。
    • 第三联强调了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 第四联则通过经典与风的结合,表现了自然与道教哲学的统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篁交映”与“行近仙扉”,形成对称美。
    • 比喻:仙扉比作理想境界,水比作生命的流动。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体现了对道教高洁精神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松篁: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人格。
  • 仙扉:象征着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入口。
  • :流动象征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力量。
  • 宝章云笈:象征道教经典与智慧,指引修行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篁交映”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冷清孤寂
    • B. 高洁清雅
    • C. 热闹繁华
  2. “一水东”中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生命的流动
    • B. 时间的消逝
    • C. 道德的教化
  3. 诗人追求的“上清”是什么?

    • A. 物质的富裕
    • B. 精神的升华
    • C. 社会的地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题清虚庵三首》都描绘了山水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但王维更多强调自然的静谧与悠远,而曹勋则更关注于道教精神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文公 观物四首·蛙 冯承素兰亭叙帖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范参政 酬赵季茂遣饷松实鳗鮆柔鱼 道中思庐山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 梁文靖南安漳岩泉福三帖赞 病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持管窥天 巛字旁的字 朝奏夕召 折文旁的字 胫毛 畴咨之忧 鹿字旁的字 悬处 伏伏腊腊 羞口羞脚 包含挫的词语有哪些 驻红却白 包含灵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梅岭 韭字旁的字 逆天暴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