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5-07 07:10:36

诗句

平生江海性,俗冗不到眼。

偶然牵禄养,遂复事篇简。

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

末路终此惠,尤得养樗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0:36

原文展示:

平生江海性,俗冗不到眼。
偶然牵禄养,遂复事篇简。
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
末路终此惠,尤得养樗散。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性情如江海般广阔,世俗琐事无缘于我眼前。偶尔获得一些俸禄来维持生计,因此又重新开始写诗。对此我感到羞愧,觉得道理离我越来越远;但我也高兴自己性情悠然自得。人生的最后阶段,我终于得到这样的恩惠,尤其能够享受清闲的生活。

注释:

  • 江海性:比喻性情宽广,像江河大海一样。
  • 俗冗:世俗琐事。
  • 牵禄养:指因俸禄而过日子。
  • 道益远:对道理的理解日渐遥远。
  • 性羽懒:性情悠然自得,懒于世俗。
  • 樗散:比喻清闲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江海: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博大胸怀,也可引申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道家思想中的“道”,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常有自省之作。因其性情洒脱,诗中常表现出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勋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看法。在经历了许多世事后,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清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性情与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平生江海性”,将自己比作广阔的江海,显示出其心胸的开阔与不拘小节的态度。接着“俗冗不到眼”,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无所谓,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立见解。诗中“偶然牵禄养”一语,表明诗人虽身处世俗,但并不甘心于此,反而因生活的必要而重拾写作。而后面两句则是诗人的自省,既感到对道理的愧疚,又欣喜于自己的性情洒脱,显示出内心的挣扎与平和。

最后,诗人提及“末路终此惠”,暗示人生的终结带来的反思与享受,尤以“养樗散”来总结,透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接受生活的馈赠,又不忘内心的追求。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理念,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江海性:强调个人的宽广胸怀。
    • 俗冗不到眼:表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 偶然牵禄养:生活所迫,重拾诗歌创作。
    • 所愧道益远:内心对道理的愧疚感。
    • 所喜性羽懒:欣赏自己能保持悠闲的性情。
    • 末路终此惠:在生命的尽头,获得一种安宁的生活。
    • 尤得养樗散:享受清闲自在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海”比喻宽广的心胸,生动形象。
    • 对仗:如“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个人内心的自省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在纷繁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闲。

意象分析:

  • 江海:象征宽广的心胸与自由的灵魂。
  • :古代常用以比喻清幽的生活环境,代表诗人向往的自在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认为自己一生的性情是什么样的?

    • A. 狭隘
    • B. 江海般广阔
    • C. 平淡无奇
  2. 诗中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如何?

    • A. 追求
    • B. 蔑视
    • C. 无所畏惧
  3. “末路终此惠”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结束
    • B. 收获的快乐
    • C. 清闲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曹勋的《山居杂诗》则更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追求,二者都展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书疾 喜子邲登第 九效·强弱 次韵刘卿任饮散感秋之作二首 其二 四绝赠马浩然法师·魏伯阳 次韵施予善谢茶 横山堂三章 题卧屏十八花·姚黄 题卧屏十八花·杏花 题卧屏十八花·桃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熔今铸古 彑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路无拾遗 广字头的字 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证龟成鳖 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丽土 弓字旁的字 昌仆 团搦 炼石 才蔽识浅 包含陛的词语有哪些 七步之才 气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