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8:08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细细的柳丝如千缕般摇曳,嫩黄的春色洒满了鸦啼的地方。寒意透入轻薄的衣衫,春天仍然刚刚开始,经历了一场风雨。
我问燕子何时归来,绿水旁的桥边路上可曾见过?曾在画楼上见过的人如今还好吗?想必静静地关上了云窗,满是尘埃的弦上,一片哀愁。
庾信的愁苦如此深重,难道是为了谁而皱眉?独自面对东风,泪眼朦胧,寄情于东去的烟波。
思念着漫长的春日,心中疲倦如何度过?闲靠在枕头边,听百啭的黄鹂在歌唱。唤醒我来却又感到厌倦,残阳依旧照在花坞上。
作者介绍:袁去华,宋代诗人,风格清新细腻,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春暖花开,诗人通过描写柳树、燕子等自然意象,寄托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索。开篇的“弱柳丝千缕”便设定了春日的柔美氛围,柳丝的轻柔与春意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对寒意的感受,引出春天的迟缓与不尽人意,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这里的燕子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希望在燕子归来的时刻,能重温那段美好。然而,现实的困扰让诗人感到深深的孤独与哀伤,尤其是“庾信愁如许”,引入历史人物的情感,使得诗人愁苦的情感更具普遍性和深度。
最后,诗人对春日的闲适与疲倦的思考,展现了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将春日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邃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庾信”是谁?
“弱柳丝千缕”中的“丝千缕”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燕子的归来有什么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