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记六言五首》

时间: 2025-08-11 12:47:20

诗句

移了太行王屋,飞上钧天帝居。

黠子尽沦鬼录,敢儿方读仙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12:47:20

原文展示:

移了太行王屋,飞上钧天帝居。
黠子尽沦鬼录,敢儿方读仙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太行山和王屋山已经被移动,飞向了天帝的居所。狡猾的孩子们都被鬼神的记录所淹没,敢于挑战的孩子们才敢去阅读仙人的书籍。

注释:

  • :移动、迁移。
  • 太行: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华北地区。
  • 王屋:王屋山,位于河南,是道教名山之一。
  • 钧天:古代传说中的天宫,指天帝的居所。
  • 黠子:狡猾的孩子,指聪明而机灵的少年。
  • :淹没、陷入。
  • 鬼录:指鬼神的记录,可能指的是一些不祥之事或禁忌。
  • 敢儿:敢于挑战的孩子,勇敢的少年。
  • 仙书:仙人的书籍,指道教或神秘的知识。

典故解析:

  • 太行与王屋:这两座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与道教和隐逸生活相关联。
  • 钧天:与古代神话中天宫的概念有关,常用以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诗歌风格往往具有豪放、奔放的特点,语言严谨而富有想象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性特征,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杂记六言五首》中的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描绘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在第一句中,诗人以“移了太行王屋”开头,迅速引入了一个宏大的意象,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界的巨大变迁。接下来的“飞上钧天帝居”则将这一变迁上升到神话的高度,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黠子尽沦鬼录”中,诗人通过对“黠子”与“鬼录”的对比,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困境,虽然聪明机智,却在社会的压力和现实的复杂中迷失了方向。而“敢儿方读仙书”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勇敢追求理想的精神,鼓励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追寻更高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充沛而真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将太行山和王屋山的移动与神话中的天宫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的思考。
    • 第三、四句:通过对“黠子”和“敢儿”两类孩子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不同展现,揭示了社会对年轻人的影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移动比作一种理想的实现,暗示社会的变革。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在变化的社会中,年轻人应保持勇敢与智慧,追求理想与真理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太行与王屋: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不变的传统。
  • 钧天:象征理想和最高的追求。
  • 黠子与敢儿: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与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移了太行王屋”中的“移”是指什么?

    • A. 移动
    • B. 消失
    • C. 增长
    • D. 变形
  2. “敢儿方读仙书”中的“敢儿”指的是?

    • A. 胆小的人
    • B. 勇敢的人
    • C. 聪明的人
    • D. 胆大的人
  3. 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渴望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但其情感更加沉重而忧伤,而刘克庄的诗则更加注重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和陈提干) 定风波·暮春漫兴 满江红(和卢国华) 糖多令 沁园春(答余叔良) 鹧鸪天(用韵赋梅。三山梅开时,犹有青叶盛,予时病齿) 太常引·论公耆德旧宗英 定风波(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浣溪沙 浣溪沙 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本作 论政 矛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望尘奔北 入字旁的字 烈女不更二夫 咸安宫 耳刀旁的字 握拳透掌 拜恩私室 又字旁的字 谨政 衒诧 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日昃忘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