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咏一百首·医和》

时间: 2025-08-05 02:32:21

诗句

寿有可延理,医无不死方。

扁曾忧骨髓,和亦畏膏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2:32:21

原文展示:

寿有可延理,医无不死方。
扁曾忧骨髓,和亦畏膏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长寿是有道理可言的,而医学没有能够让人永生的良方。扁鹊曾经为病人的骨髓担忧,而华佗也对深层的疾病感到恐惧。

注释:

  • 寿:长寿;有长久的生命。
  • 可延理:可以延长生命的道理。
  • 医无不死方:医学没有让人不死的良方。
  •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擅长诊断。
  • 忧骨髓:担心病人内部的病痛,指病情严重。
  • :华佗,另一位著名的古代医生。
  • 畏膏肓:对深层疾病感到恐惧,膏肓是指心脏和肝脏的部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宋代诗人,字洵甫,号天池,晚号天池山人。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感受和对社会时事的观察为主,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值社会动荡,医学的发展虽有所成就,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依旧深刻。诗人通过对医学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开头两句“寿有可延理,医无不死方”直接点出医学的局限性,强调了即使有一些延长寿命的道理,但医学依然无法解决死亡的问题。这种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医学的反思,既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悟,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对医学的信任与怀疑。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的历史名医扁鹊和华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扁鹊虽然医术高明,却也为病人的骨髓问题而忧虑,显示出即便是高明的医生也无法完全掌控生命的脆弱。华佗则因对深层疾病的恐惧而感到无奈,突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法则时的渺小与无力。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既有对医学的尊重,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揭示。诗人在简短的文字中,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寿有可延理:长寿是有其道理和方法的。
  2. 医无不死方:医学没有能让人不死的药方。
  3. 扁曾忧骨髓:扁鹊曾对病人的内脏(骨髓)表示担忧,说明病情的严重性。
  4. 和亦畏膏肓:华佗同样对深层次的疾病感到畏惧,表明医学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使用了历史典故,扁鹊和华佗作为古代名医,给诗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背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和医学的思考,强调了人类无法逃避死亡的事实,即使有高明的医术,也无力改变这一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寿:象征生命的延续与价值。
  • :象征着对生命的拯救与希望。
  • 扁鹊、华佗:象征着古代医学的辉煌与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名医是谁? A. 扁鹊和华佗
    B. 张仲景和李时珍
    C. 刘备和曹操

  2. 诗歌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爱情
    B. 生命与死亡
    C. 自然与环境

  3. “医无不死方”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医学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B. 医学没有能够让人不死的良方
    C. 医学是生命的唯一出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对生命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享乐,而刘克庄则通过反思医学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代医学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尽日蔷薇花下作 逍遥咏 蕙兰芳引 咏兰 次韵胡少参见过 送康驿丞之京 蝶恋花 和林公岘山之作 和江如晦 次韵江道可赠别古诗二首 其二 携子清越登凤凰岭戏题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与人无忤 死灰槁木 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摽身 吕端大事不糊涂 小头小脑 虫字旁的字 颦眉蹙頞 空间站 监门之养 直道不容 迢峣 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