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夏墟山园》

时间: 2025-04-26 03:29:09

诗句

松处筑亭何日见,霜时开径去年行。

速排忙事成幽事,已觉贪山浪得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09

原文展示:

忆夏墟山园
作者:张镃 〔宋代〕
松处筑亭何日见,霜时开径去年行。
速排忙事成幽事,已觉贪山浪得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松树间搭建的亭子,何时才能再见到呢?
霜降时节的小路,去年的时候曾经走过。
匆忙地处理繁杂的事务,才得以享受那幽静的山林,
现在已经觉得贪恋那山间的涛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处:松树生长的地方。
  • 筑亭:建造亭子,古代常用以休憩或观景。
  • 霜时:霜降的季节。
  • 开径:开辟的小路,指小径的出现。
  • 速排:迅速处理,忙于事务。
  • 幽事:幽静的事情,通常指隐逸生活。
  • 贪山浪得声:贪恋山中的波涛声。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松处筑亭”,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间修建亭子以便游玩、吟诗作画的传统。
  • “霜时开径”意指岁月流逝,回忆过去的游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华,号松隐,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往昔游历的追忆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繁忙生活中的无奈和对安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松树和亭子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向往。然而随着“速排忙事”一句的转折,诗人突然从理想的山中隐逸变为面临现实的忙碌,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中“贪山浪得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整首诗在清新的意象中蕴含深邃的情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处筑亭何日见:诗人回忆与松树相伴的亭子,表达了对过去宁静时光的思念。
  2. 霜时开径去年行:提到霜降时节的小路,暗示时间的流逝,去年曾经走过的地方现在已然模糊。
  3. 速排忙事成幽事:急于处理繁杂事务,虽然忙碌,但最终得以享受幽静的山林。
  4. 已觉贪山浪得声:对山中涛声的贪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忙碌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意象:松树、亭子、霜降、小径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反映了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的渴求,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着自然的静谧与恒久。
  • 亭子:象征休憩、思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小径:寓意着探索与旅程,代表着往昔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松处筑亭”的意象代表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自然的宁静
    C. 霜降的季节
    D. 游子的离别

  2. 诗人对“山浪得声”的态度是? A. 厌烦
    B. 贪恋
    C. 无所谓
    D. 忽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张镃的《忆夏墟山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镃更突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迁莺 浣溪沙 其一 酒泉子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清平乐(六)(《花间集》失收此首) 归国遥·金翡翠 天仙子·深夜归来长酩酊 乞彩笺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鬼形怪状 怒火中烧 三头两日 自字旁的字 三蝬 酉字旁的字 巢结尾的成语 作肉 龝字旁的字 包含毂的词语有哪些 韦弦之佩 矛字旁的字 盈车嘉穗 执丧 躦道 吃偏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