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3:33
平生不肯混庸流,志在清高谅已酬。
上客是谁伸所敬,此君知我正相投。
和吟戛玉无尘到,共舞参天有笋抽。
何事松梅偏不爱,岁寒鸣凤在梢头。
我这一生不愿与庸庸碌碌的人混在一起,心志向往清高,已经得到了回应。
这位尊贵的客人是谁呢?是那位懂得我心意的人。
我们共同吟唱,音韵如同玉石般清澈无尘,彼此在高天之下共舞,竹笋抽芽。
为什么松树和梅花偏偏不爱我呢?在寒冷的岁月中,鸣凤却在树梢歌唱。
王尚学,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高雅,常常表达对志趣和品德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他与友人相聚时,表达了他对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以及对高洁品格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人开头便表明自己不愿与庸碌之辈同流合污,展现出他高洁的品格和追求。接着,他提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彼此心意相投的愉悦。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渴望与向往。松梅象征着坚贞的品质,而鸣凤则代表了卓尔不群的精神。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反思在艰难环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重要性。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志同道合的珍视,表达了在逆境中仍要保持清高的信念。
王尚学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鸣凤”象征什么?
诗人为何不愿意与“庸流”混在一起?
王尚学的《赠戴宾竹》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志向与理想的追求,但王尚学更强调与志同道合者的相互理解,而李白则着重于豪情与放纵。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