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8:22
少年游 病后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朝来风面太嶙峋。
逢着怕他嗔。
篆烟磨冷,束书挨破,无计放吾颦。
故园兵火何时断,归梦碧山贫。
病骨难低,酒肠新窄,羞见意中人。
清晨的风面吹得太刺骨,
偶尔遇见他时,心里惧怕他的怒意。
篆刻的烟雾冷漠,书籍也因时间的流逝而破损,
我无计可施,只能含愁而叹。
故乡的战火何时才能停止,归来的梦境却是那碧山的贫瘠。
病弱的身体难以屈身,酒肠也变得窄小,
我羞于见到我心中所爱的人。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书法家,因其政治立场和作品风格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他的诗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王世贞病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在明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王世贞的作品常反映了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少年游 病后》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感慨的词作,作者在病后以清晨的刺骨寒风为引,抒发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便以“朝来风面太嶙峋”揭示了环境的冷酷与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逢着怕他嗔”则体现出一种对他人情绪的敏感与自我保护的心态。
“篆烟磨冷,束书挨破,无计放吾颦”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无助与无奈,书籍的破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此处不仅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更有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部分的“故园兵火何时断,归梦碧山贫”一方面表达了对故乡战乱的忧虑,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即使在病痛中,作者仍然对故乡及爱人的思念和羞愧,体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病后心境,表达了对故乡、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折射出个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少年游 病后》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词中提到的“故园兵火”是指什么?
诗中“羞见意中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世贞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王世贞侧重于故乡的忧虑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在词中多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爱情的思索。两者虽然情感基调不同,却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