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1:39
春山六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竟买蜻蜓,斜穿略彴,摇皱溪梢一痕玉。隐隐钟声,迢迢僧语,风亚半墙竹。遥青媚寺添幽独。意中人恰到,吟情倍足。小院松涛又将熟。笑向空王,十载尘襟,一时尽沐。斜日归庄,落红成陈,依旧闲愁万斛。
春天的山色如画,前面的小溪也渐渐变得翠绿。远远指向村庄里的古寺,寺旁的经幡在水面上飘动,烟雾缭绕。忽然买了一只蜻蜓,斜斜地飞过,轻轻摇动溪边的水面,留下了一道如玉的波痕。隐约间传来了钟声,远处僧人的吟唱,风轻轻拂动半墙的竹子。远处的青山和美丽的寺庙,增添了几分幽静。心中所爱的人刚好在此,吟诵的情怀更加丰盈。小院里松涛阵阵,似乎就要成熟。向空旷的天地笑,经过十年的尘世烦恼,瞬间都得以释放。斜阳下归向庄园,落花早已成堆,依旧是无尽的闲愁。
陈维崧(约1660-1730),字子华,号云峰,晚号竹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联,尤其以词见长。陈维崧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语言清新而富有情趣。
此诗写于春天,诗人泛舟经过显德寺,与友人相聚,借此机会抒发心绪,描绘春日美景,寄托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开篇即描绘了春山和春水,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指点前村古寺,隔水经幡烟际矗”来引出寺庙的宁静与清幽,暗示了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在诗的中段,诗人描绘蜻蜓飞过水面,留下的波痕如玉,展现了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感受。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隐约传来的钟声和僧人的吟唱,为诗歌增添了宗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而“遥青媚寺添幽独”,则传达出一种独处的幽雅情怀。
结尾部分,诗人回归自我,反思十年的生活与情感,似乎在表达一种释然与解脱。诗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的结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念,使得整首诗在温暖中透出一丝忧伤,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与内心的平静,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诗人在自然与友谊中找到了暂时的宁静,然而内心的忧愁依然存在,形成了情感的对比与冲突。
诗中提到的“经幡”主要与哪个宗教有关?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诗人通过“十载尘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生活
B. 释然与解脱
C. 忧伤与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在诗中,蜻蜓飞过水面留下的痕迹被比喻为何物?
A. 水波
B. 玉
C. 风
D.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