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玉案 此下原有青玉案一从东别长安道一首》

时间: 2025-05-02 01:55:46

诗句

无为大道人难晓。

只为工夫少。

猛悟回光常返照。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尘垢频频扫。

诸缘断处清怀抱。

一点虚灵自耀。

认得玄元清静道。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得出游仙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46

青玉案

原文展示

无为大道人难晓。
只为工夫少。
猛悟回光常返照。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
尘垢频频扫。
诸缘断处清怀抱。
一点虚灵自耀。
认得玄元清静道。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
得出游仙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道的领悟和体会,指出人们难以理解大智慧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修行,才能领悟内在的光明。诗中提到“六府”代表着人的心灵与感官,清扫心中的尘垢,放下所有的烦恼与执念,才能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灵性自会显现,领悟到清静的道理。最终,能在百关之中找到和谐,达到一种圆满的境界,仿佛能够遨游于仙境。

注释

  • 无为:指的是无为而治或无为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其自然。
  • 大道人:指的是最高的真理或大道,是一种超越的智慧。
  • 工夫:指的是修行的功夫或努力。
  • 猛悟:突然领悟,瞬间觉醒。
  • 三田、六府:此处“田”可能象征内心的田野,而“六府”可理解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指人的感官和心灵。
  • 清怀:指的是清净的心境。
  • 虚灵:形容一种无物质束缚的灵性。
  • 玄元:指深奥的本源或道理。
  • 游仙岛:象征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无确切作者,属于宋代佚名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尤其以诗词、散文和小说等形式著称。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的背景多与道教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修炼及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哲学和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诗中首先提出“大道人难晓”,引发读者对智慧的思考,接着指向了修行的重要性,强调“工夫少”是导致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诗人在此处使用了“猛悟”的表达,表明顿悟的瞬间是可能的,但需要前期的努力和修炼。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六府”、“三田”这些意象,描绘了人内心的复杂和对外界的感知。清理内心的尘垢,意味着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在这种清净的心境中,“一点虚灵自耀”,灵性显现,领悟到“玄元清静道”。

整首诗从修行的艰难到最终的领悟,呈现了一种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得出游仙岛”作结,象征着理想中的逍遥自在,表现了对超脱和和谐的向往。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有对心灵升华的描绘,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为大道人难晓:指无为的道理和真理难以被人所理解。
  2. 只为工夫少:强调人们理解困难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
  3. 猛悟回光常返照:突然的领悟如同光明的回归,常常照亮心灵。
  4.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象征内心的复杂及感官的作用。
  5. 尘垢频频扫:指不断清理内心的杂念与烦恼。
  6. 诸缘断处清怀抱:在断绝各种缘分的地方,才能拥有清净的心怀。
  7. 一点虚灵自耀:灵性自然会显现出来。
  8. 认得玄元清静道:领悟到深奥而清静的道理。
  9.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在众多的障碍中找到调和,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
  10. 得出游仙岛: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得以游历于理想中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田地,通过清扫来表达内心的修行。
  • 对仗:如“尘垢频频扫”与“诸缘断处清怀抱”,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象征:游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代表着修行的最终目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行与反思,达到一种清净和谐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追求超脱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道人:象征至高无上的智慧。
  • 尘垢:比喻内心的烦恼和杂念。
  • 清怀:代表清净的内心状态。
  • 游仙岛:象征理想的境界和逍遥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无为大道人难晓”中“无为”指的是: A. 主动作为
    B. 顺其自然
    C. 努力工作

  2.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中的“三田”象征: A. 田野
    B. 内心的复杂
    C. 外界的事务

  3. 诗中提到的“游仙岛”象征着: A. 物质财富
    B. 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C. 现实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本诗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霓裳中序第一(寿王之朝) 咸淳元年乙丑冬同金陵制幕诸公游旧乌衣巷新 游净慈道中 四月五日后圃酴醾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吕成三 赋虚谷黄子羽所藏吴山西墨兰三章 王得淦次子侑生日求诗 戴时可家赏木芙蓉花醉赋 女兄归萧氏夫死誓守柏舟郡闻于朝赐旌表褒节 赠僧仁泽 挽张正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于一隅 单人旁的字 戴月披星 和志 丨字旁的字 马齿加长 朝夕不倦 蠹国害民 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红葩 垂裳而治 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快爽 狂瞽之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