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46
无为大道人难晓。
只为工夫少。
猛悟回光常返照。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
尘垢频频扫。
诸缘断处清怀抱。
一点虚灵自耀。
认得玄元清静道。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
得出游仙岛。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道的领悟和体会,指出人们难以理解大智慧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修行,才能领悟内在的光明。诗中提到“六府”代表着人的心灵与感官,清扫心中的尘垢,放下所有的烦恼与执念,才能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灵性自会显现,领悟到清静的道理。最终,能在百关之中找到和谐,达到一种圆满的境界,仿佛能够遨游于仙境。
此诗无确切作者,属于宋代佚名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尤其以诗词、散文和小说等形式著称。
诗歌创作的背景多与道教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修炼及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哲学和道德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诗中首先提出“大道人难晓”,引发读者对智慧的思考,接着指向了修行的重要性,强调“工夫少”是导致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诗人在此处使用了“猛悟”的表达,表明顿悟的瞬间是可能的,但需要前期的努力和修炼。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六府”、“三田”这些意象,描绘了人内心的复杂和对外界的感知。清理内心的尘垢,意味着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在这种清净的心境中,“一点虚灵自耀”,灵性显现,领悟到“玄元清静道”。
整首诗从修行的艰难到最终的领悟,呈现了一种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得出游仙岛”作结,象征着理想中的逍遥自在,表现了对超脱和和谐的向往。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有对心灵升华的描绘,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行与反思,达到一种清净和谐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追求超脱的愿望。
“无为大道人难晓”中“无为”指的是:
A. 主动作为
B. 顺其自然
C. 努力工作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中的“三田”象征:
A. 田野
B. 内心的复杂
C. 外界的事务
诗中提到的“游仙岛”象征着:
A. 物质财富
B. 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C. 现实生活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本诗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