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19
扁舟西来傍山宿,山云横江压船腹。
晓来忽失江上山,浮空一握青孱颜。
云移波动山失据,白云载山欲俱去。
山云变灭岂有常,白羽片片随风扬。
推篷回望忽无迹,青峰飞堕船之旁。
我叹山色佳,还为山作计。
峰蹲岳峙好自立,无为出云以自蔽。
一只小船从西边驶来,靠着山边停住,山上的云彩横亘在江面上,压在船的底部。清晨来临时,江上的山忽然消失,浮在空中的山色如同青色的脸庞。云彩移动,波浪起伏,山仿佛失去了依托,白云似乎要把山带走。山和云的变化无常,白色的羽毛在风中飘散。我推开船篷回头一看,山的痕迹已然无踪,青峰像是从船边坠落。我感叹山色的美丽,却又为山的未来感到忧虑。山峰屹立不动,理应自立其身,不必因云而遮蔽。
高延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他的诗作多描绘江南山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蕲州晓起书所见》创作于作者在蕲州游历时,正值清晨,诗人乘船于江上,目睹山水云雾间的变幻,感受到自然景色的流动与无常,激发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乘坐的小船靠在山边,山上的云彩仿佛压在船上,给人一种压迫感。随着早晨的来临,眼前的山似乎在瞬间消失,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神秘。在这幅画面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浮空一握青孱颜”等比喻,将山的轮廓描绘得如同人的面庞,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云移波动,山失据”展现了自然的动态变化,云彩移动,山仿佛失去了依托,象征着事物的无常。最后,诗人反思这种变化,虽然叹息山的美丽,却又感到忧虑,认为山应当自立,不必因外物而遮蔽,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与拟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寻求自我,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扁舟西来傍山宿:
山云横江压船腹:
晓来忽失江上山:
浮空一握青孱颜:
云移波动山失据:
白云载山欲俱去:
山云变灭岂有常:
白羽片片随风扬:
推篷回望忽无迹:
青峰飞堕船之旁:
我叹山色佳,还为山作计:
峰蹲岳峙好自立,无为出云以自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其变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自我独立的哲理理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中“扁舟”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江上的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白羽片片随风扬”中“白羽”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