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4:39:50

诗句

泪湿红笺第几行,书成翻自意凄惶。

黄花寂寞过重阳。

雨歇梧桐风影冷,灯残帘幕月痕黄。

可怜音信又微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9:50

原文展示

泪湿红笺第几行,
书成翻自意凄惶。
黄花寂寞过重阳。
雨歇梧桐风影冷,
灯残帘幕月痕黄。
可怜音信又微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泪水浸湿了红色的信纸,不知写了多少行,写完后又感到十分凄凉。黄花(菊花)已经在重阳节过后显得孤寂。雨停了,梧桐树下的风影冷冷清清,灯光微弱,帘幕上留有月光的痕迹。可怜的是,彼此的音信又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 红笺:指红色的信纸,古代常用于书信,寓意情感的寄托。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 梧桐:一种树木,常与秋天的凄凉和思念相关。
  • 灯残帘幕:形容夜晚昏暗的灯光和窗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音信微茫:指音信稀少,联系不畅,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燕婷,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她的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联系的惆怅。面对黄昏和孤独,诗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泪湿红笺”便引入了一种悲伤的氛围,信纸的湿润象征着情感的流露,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凄凉。接着提到“黄花寂寞过重阳”,不仅是对节令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日子,但在此却显得孤独无依,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雨歇梧桐风影冷”,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雨停了,梧桐树的风影显得更加冷清,使得整个场景都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气息。接着,微弱的灯光和帘幕上的月痕,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温柔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思念的情感。

最后一句“可怜音信又微茫”,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于彼此音信稀少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泪湿红笺第几行:开篇提到泪水浸湿了信纸,暗示了思念和忧伤的情感。
  2. 书成翻自意凄惶:写完信后,心中感到凄凉无奈,情感的流露。
  3. 黄花寂寞过重阳:黄花(菊花)在重阳节后显得孤寂,象征着节日的孤独。
  4. 雨歇梧桐风影冷:描绘秋天的寂静,增添了诗的孤独氛围。
  5. 灯残帘幕月痕黄:夜晚的灯光昏暗,窗帘上残留的月光,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6. 可怜音信又微茫:最后一句总结情感,表达音信匮乏的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湿红笺”比喻思念的深重。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梧桐风影冷”。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节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亲人的思念,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红笺: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 黄花:与重阳节相关,象征孤独与思念。
  • 梧桐:秋天的象征,代表凄凉和孤独。
  • 灯光与月痕:暗示着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笺”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信纸
    B. 红色的花
    C. 红色的衣服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__

  3. 判断题: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 (对/错)

答案

  1. A
  2. 重阳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用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感受,情感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谪官 晚春初夏八首 其七 残春三绝 读秦纪二首 悼亡九首 和晁十七昼眠 题赵楶所收赵令穰大年烟林二绝 荆轲 寄李端叔二首 其一 近清明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首字旁的字 八恒河沙 炳粲 鼻字旁的字 皇怖 包含鄙的成语 糹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鹘仑吞枣 污潦 草字头的字 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选开头的成语 含俱録 轻歌曼舞 万古长春 包含毙的词语有哪些 大秤小斗 榷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