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0:46
抛官去,乞得小山居。
偃仰此生馀。
何用食为十斛麦,未之学也五车书。
时还读,亦已种,则何如。
待讨个渔童名便了。
再配个樵青名大好。
赛赤脚,胜长须。
奴更养奴千树橘,婢还钓婢百头鱼。
挈山妻,同稚子,且相于。
我抛弃官职,渴望得到一座小山居。
悠闲地度过余生。
何必要用十斛麦子来换取食物,这些都是我未曾学习的五车书籍。
偶尔读书,实际上已种下了希望,那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能有个渔童的名声就足够了。
再配一个樵夫的名声,那就更好了。
赤脚走路,胜过长须的老人。
我的仆人养活着千棵橘树,女仆钓到百条鱼。
带着我的妻子,和小孩一起,过着这样的生活。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透过诗中的意象与生活细节,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尤侗(约1550-1620),字景山,号云庄,明代诗人。他为人洒脱,喜好山水,常常隐居于山林之中,作品中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尤侗因对官场的失望而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鄙视。
《最高楼 漫兴》反映了尤侗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清新脱俗的个性。诗中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抛官去,乞得小山居”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抛弃,渴望拥有一处安静的山居,体现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宁静的情怀。接下来,诗人以“何用食为十斛麦”质疑物质生活的必要性,表明他已超越了对财富的追求,强调精神生活的丰盈。
在诗中,尤侗以“渔童”、“樵青”等形象,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最后几句“奴更养奴千树橘,婢还钓婢百头鱼”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传达出一种恬淡无欲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反映出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物质生活的超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尤侗抛弃官职的原因是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名利的渴望
D. 为了旅行
诗中提到的“渔童”象征什么?
A. 繁华的生活
B. 简单的生活
C. 学识渊博
D. 世俗的追求
诗人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A. 豪华富贵
B. 悠闲自在
C. 追求名利
D. 复杂繁华
尤侗的《最高楼 漫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尤侗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物质的超然,而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