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时间: 2025-04-26 18:40:56

诗句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

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

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

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6

原文展示: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窦牟 〔唐代〕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远远地爱着东光县,平地上像是临近着木津河。那里的一座城早早地迎来了太阳,百里之外的春天也已经开始惊醒。德行和礼仪使得人才受到重视,恩泽的光辉使得新任命的官员倍感荣耀。何时才能用尺素裁成书信呢?就像沧海之中偶然出现的枯鳞。

注释:

  • 东光县:指东光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心有所向。
  • 木津:指河流,象征着通达与平坦。
  • 一城:指城中,暗示地方的繁荣与生机。
  • 德礼:道德与礼仪,代表着对人才的重视。
  • 尺素:指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 沧海有枯鳞:比喻难得的见面或联系,形象而生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窦牟,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诗风清新,注重意境。
  • 创作背景:诗作于送别吕少府之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德才兼备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通过描绘东光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吕少府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开篇的“远爱东光县”道出作者对东光的向往与热爱,紧接着以“平临若木津”描绘出其地理特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环境。接下来的“百里早惊春”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诗中提到的“德礼邀才重”也反映了唐代注重德才兼备的社会风气。最后两句“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更是点题,表达了对未来交流的期待与珍惜,令人感受到一丝淡淡的惆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友情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远爱东光县”:表达了对东光的喜爱与向往。
    2. “平临若木津”:描绘东光地势平坦,象征着顺利。
    3. “一城先见日”:比喻东光的繁荣与早晨的希望。
    4. “百里早惊春”: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活力。
    5. “德礼邀才重”:强调德行和礼仪的重要性。
    6. “恩辉拜命新”:表达对新任命的祝福与欣喜。
    7. “几时裁尺素”: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与期待。
    8. “沧海有枯鳞”:比喻难得的联系与相聚。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沧海有枯鳞”比喻联系的难得。
    • 对仗:诗句间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未来联系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东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春天:象征新生、复苏与活力。
  • 尺素:象征着书信,代表友谊与思念。
  • 沧海:象征着广阔与遥远,体现联系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德礼邀才重”强调了什么? A. 友情
    B. 财富
    C. 德行与礼仪
    D. 自然景观

  2. “沧海有枯鳞”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联系的珍贵
    C. 朋友的离别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窦牟与王之涣的送别诗,二者皆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但窦牟更强调自然的美与对未来的期待,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晴出游 齐天乐(左绵道中) 岁穷 园中赏梅 再用前韵不以次 南堂杂兴八首 其三 春近山中即事 过野人家有感 养生 梦宴客大楼上命笔作诗既觉续成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谟帷幄 屮字旁的字 以人为鉴 清教 柳眼花须 耍拳 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掀拳裸袖 巫山洛水 撞府冲州 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皂衫 来路不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