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时间: 2025-05-02 18:39:36

诗句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36

原文展示: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征战的孤独与无奈。剑外的战士远离家乡,没有家可归,也没有衣物可以寄托。散关的雪厚达三尺,回忆中梦见了昔日相伴的鸳鸯织机,令人感到无限伤感。

注释:

  • 剑外:指长安以外,表示远离故乡的地方。
  • 从军:参军,去打仗。
  • 寄衣:指寄托衣物,表示生活的困扰与无依无靠。
  • 散关:古地名,位于今四川境内,是重要的交通关口。
  • 三尺雪:形容雪下得很厚,暗示环境的严酷。
  • 回梦:回忆梦中情景,表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
  • 鸳机:指用于织布的机具,象征着夫妻或情侣之间的深情。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鸳机”,象征着夫妻情感的美好与家庭的温暖,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念与孤独。诗人李商隐在此处通过对织机的回忆,表达对家乡与爱人的眷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动荡,风格独特,常用暗喻和象征。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商隐的从军生涯中,反映了他在战乱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结合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李商隐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诗。诗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他在战乱中孤独与无助的心境。首句“剑外从军远”,直接表明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战场的境遇,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句“无家与寄衣”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既无家可归,又无衣物可以寄托,情感愈发沉重。

“散关三尺雪”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三尺的积雪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心情的映衬,严寒的雪景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最后一句“回梦旧鸳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回忆起与爱人共处的美好时光,鸳机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这种对比更显得诗人内心的苦痛与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情感深邃,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厚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剑外从军远:诗人描述自己远离家乡,身处战场,感受到身心的疲惫和孤独。
  2. 无家与寄衣:表达了对温暖家庭的缺失与对未来的迷茫。
  3. 散关三尺雪:描绘了外部环境的严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4. 回梦旧鸳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爱情和家庭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散关三尺雪”比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句句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鸳机象征着家庭与爱,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家庭的思念,反映了那个时代士兵的苦楚与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的情感在逆境中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外:象征着战乱与离别。
  • :象征着寒冷、孤独与压抑的情感。
  • 鸳机:象征着温暖的家庭生活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剑外从军远”意指: A. 远离家乡 B. 远离战场 C. 远离朋友

  2. “无家与寄衣”中的“寄衣”可以理解为: A. 送衣服 B. 给予支持 C. 没有地方寄托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感慨,但李商隐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突显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商隐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梅市道中二首 其二 山墅 临川绝无佳酒时得一醉戏书 旅舍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赛神 春晚即事 夜步 蔬圃绝句七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鹏霄万里 开口货 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负才傲物 献金 主馈 山肴野蔌 惊讪 髟字旁的字 天夺之魄 单人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天下乌鸦一般黑 折文旁的字 冷若冰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