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09
御街行 壬寅送春和樵风先生
作者:陈永正
西园渐觉稀花树。
空费铃幡护。
落红那肯便饶人,
故近画楼深处。
清明过了,两三残蕊,
犹伴游蜂住。
奈何不化香泥去,
更逐天涯絮。
怜伊且为醉今回,
一任明朝飘舞。
黄昏三月,
帘帏静掩,
时入孤山雨。
西园的花树渐渐稀少,
空有铃铛声来护卫。
那落红怎会轻易饶人,
只好靠近画楼的深处。
清明节已过,剩下的几朵残蕊,
依然伴随游蜂停留。
可惜这香泥无法化去,
只好随风飘散到天涯。
怜惜她,今夜就醉了吧,
任凭明天的花瓣随风舞动。
三月的黄昏,
帘子静静地掩上,
此时正淅淅沥沥入孤山的雨。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精致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文化和个人体验,展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壬寅年春季,正值送春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花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最后一丝温柔与凋零的美感。开篇“西园渐觉稀花树”,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花树的稀少象征着光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空费铃幡护”表达了对于已逝春光的惋惜,铃铛虽然响起,却无法挽留花瓣的飘落。
诗中提到的“落红”不仅是花瓣,更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失去。随着“清明过了”,诗人描述了几朵残蕊仍然伴随游蜂,展现出一种微妙的生命力和坚韧。此处的“奈何不化香泥去”,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无法留住,令人心生惋惜。
最后,诗人选择在黄昏的时刻静静面对这一切,表达了对过去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无奈。“怜伊且为醉今回”,则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尽管明天会继续风舞花飘,诗人仍希望在此刻沉醉,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诗中“西园渐觉稀花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花树茂盛
B. 春天的结束
C. 游蜂的回归
“奈何不化香泥去”中的“香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生命的坚韧
C. 无法留存的美好
诗人在黄昏时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与惆怅
B. 快乐与欢愉
C. 兴奋与激动
答案:1-B; 2-C; 3-A
这些参考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