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

时间: 2025-05-07 09:05:56

诗句

九重颁凤诏,单于入井陉。

三边徵候骑,五道出奇兵。

战云连阵黑,烽烟照汉青。

蛇文弓挂月,龙气剑流星。

酬恩不顾命,金印斗来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5:56

原文展示:

九重颁凤诏,单于入井陉。
三边徵候骑,五道出奇兵。
战云连阵黑,烽烟照汉青。
蛇文弓挂月,龙气剑流星。
酬恩不顾命,金印斗来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皇帝的诏令在高层发布,敌军单于已然进入井陉地区。边疆的骑兵在集结,奇兵从五个方向出击。战云密布,阵列如黑,烽火照耀着汉朝的天空。弓箭如同蛇形挂在月亮之上,剑气如龙般流星般闪现。为了报恩,不顾生命危险,金印在手奋勇向前。

注释:

  • 九重: 指九层,象征皇宫的高贵与权威。
  • 凤诏: 指皇帝的诏书,凤为皇帝象征。
  • 单于: 匈奴的首领。
  • 井陉: 地名,指著名的通道,战略要地。
  • 三边: 边疆的三个方向。
  • 徵候骑: 征兆与骑兵。
  • 战云: 战争的阴影或气氛。
  • 烽烟: 战争时点燃的烽火,传递信息。
  • 蛇文弓: 弓的形状像蛇,象征力量与灵活。
  • 龙气: 剑的气势如龙,表示威猛。
  • 酬恩: 报答恩情。
  • 金印: 皇帝的权威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炳,明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常描写战争与边疆风光。其诗风豪放,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安危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场面,表达了保家卫国的豪情与决心。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战事频繁,士兵勇敢无畏。

诗歌鉴赏:

《出塞》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了边疆战斗的紧张气氛。开篇即以“九重颁凤诏”引出皇权的威严和对战争的调动,表明这是一次经过高层决策的战争。接着“单于入井陉”,将读者的视线转向敌军的动向,带来一种紧迫感。

“战云连阵黑,烽烟照汉青”生动描绘了战场的景象,战云密布,黑暗中透出烽火的光辉,暗示着战争的不可避免。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传达了士兵们蓄势待发的决心。

诗中“蛇文弓挂月,龙气剑流星”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武器的威力与士兵的勇猛。弓箭如蛇,灵动而致命;剑气如龙,气势如虹。这样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战斗的紧张与刺激。

最后两句“酬恩不顾命,金印斗来擎”则展示了士兵们为报答皇恩而勇往直前的决心,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战争中尤为重要,是士兵们奋勇作战的动力。

整首诗情感激昂,意象鲜明,既有对战争的描绘,也有对士人忠诚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边疆战事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重颁凤诏: 皇帝颁布的命令,表明战争的正式开始。
  2. 单于入井陉: 敌军的动向,暗示战争的来临。
  3. 三边徵候骑: 边疆的骑兵在集结,暗示紧急状态。
  4. 五道出奇兵: 从不同方向发起的奇袭。
  5. 战云连阵黑: 战事的紧张氛围。
  6. 烽烟照汉青: 烽火映照着汉朝的天空,象征着战争的危机。
  7. 蛇文弓挂月: 形象的描绘弓箭的威力。
  8. 龙气剑流星: 表达剑的勇猛与迅疾。
  9. 酬恩不顾命: 士兵对皇恩的报答精神。
  10. 金印斗来擎: 体现士兵们的决心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 “蛇文弓”与“龙气剑”,将武器比作生物,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 诗中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夸张: 战事描写中使用夸张手法,突显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士兵们勇敢无畏、忠诚于国的精神,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英勇的崇尚,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皇权与威望。
  • : 代表武器,象征力量和灵活。
  • : 代表勇气与正义,象征战士的精神。
  • 烽烟: 战争的信号,象征危险与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重颁凤诏”中的“九重”指的是哪个领域?

    • A. 地理
    • B. 皇权
    • C. 战争
    • D. 文化
  2. “单于入井陉”中的“单于”是指?

    • A. 汉朝皇帝
    • B. 匈奴首领
    • C. 一位将军
    • D. 边疆百姓
  3. “酬恩不顾命”中的“酬恩”意为?

    • A. 追求财富
    • B. 报答恩情
    • C. 寻求名声
    • D. 逃避责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的战争,但其更多表现的是战争中的孤独与思乡情绪;而刘炳的《出塞》则更强调忠诚和勇敢,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边塞诗的艺术表现》
  • 《刘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因上人三首 其一 和秦寿之铜陵江上二首 固陵道中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次韵许志仁 赠僧辨端 次韵除伯源程序九日闲居追和渊明 偶书 酬吕公季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搜遬 亠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小眼薄皮 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欺地下 兔园册子 弋字旁的字 韦弁 本本主义 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节芟 飘蓬断梗 包含矛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包含髽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自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