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5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50:02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六
作者: 郑元祐 〔元代〕
烽烟边上发,塞雁群南翔。
仰睇冥冥天,风雩雨雪霜。
驱马上崖谷,悲笳咽云黄。
弃绝骨肉亲,讵弗怀故乡?
军声动剑戟,炮火烧衣裳。
鞠育非寡恩,道远不得将。
吞咽复何愤,思虏其名王。
在边疆烽火连天的地方,成群的雁南飞。
我仰望着昏暗的天空,风雨雪霜交替而至。
骑马穿越崖谷,悲伤的笳声在云间哀鸣。
抛弃了亲人骨肉,难道不怀念故乡吗?
战斗的声音震动剑戟,炮火烧灼着衣裳。
我所受到的养育并不算少,遥远的道路无法归还。
吞咽着这种愤慨,思念敌国的名王。
郑元祐是元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边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战争的思考,风格雄浑而富有情感。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情感深刻,既有对亲人的惋惜,也有对战争的无奈和愤慨。
郑元祐的《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六》在意象和情感上都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和个人情感。诗中“烽烟”二字,立刻将读者带入战火纷飞的边塞,营造出紧迫感和悲凉感。诗人通过“塞雁群南翔”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南飞的雁让人联想起游子的归期未卜,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旁边的“仰睇冥冥天”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面对浩瀚的天空,诗人似乎在追问命运的安排。而“驱马上崖谷,悲笳咽云黄”,不仅描绘出边防战士的辛苦生活,也传达了内心的悲伤和对亲人的牵挂。
“弃绝骨肉亲,讵弗怀故乡?”这一句最为触动人心,诗人通过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最后几句则结合了战争的残酷与内心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整首诗在气势上雄浑,情感上深邃,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故乡的怀念,显示了诗人对生活和命运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强调了个体在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诗人深刻反映了战士在边疆的孤独与无奈,渗透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怀念。
诗中“烽烟”指的是什么?
“弃绝骨肉亲”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思虏其名王”表达了什么?
答案: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