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洞仙歌 贺甘簃仁兄新婚》

时间: 2025-04-26 13:50:22

诗句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

宝扇银鸾并交媚。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合有深情寄鱼水。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生消受、柔乡滋味。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22

原文展示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
宝扇银鸾并交媚。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
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
合有深情寄鱼水。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
生消受柔乡滋味。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
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个美好的清晨,门前溢满了喜庆的气息。新婚的夫妻手持宝扇和银鸾,相互调侃逗趣。透过晶莹的帘子,可以看到她轻描的眉妆,二人相对而坐,似乎在绿窗前写下了美好的字句。诗人感慨元龙的豪气依旧存在,悲欢离合中情深意重,仿佛水中鱼般依偎。乘着一只木兰船,映着香篝的光影,享受着这温柔乡的滋味。愿有比翼的鸿雁,期待明年的重阳节,再次盛筵共聚欢庆。

注释

  • 三商:指三点水,象征清晨的美好时光。
  • 灿晓:形容晨光灿烂。
  • 宝扇银鸾:象征新婚的美好,宝扇是美丽的象征,银鸾是吉祥的象征。
  • 晶帘:晶莹的帘子,象征清新脱俗的环境。
  • 眉黛:形容女子的淡妆。
  • 元龙:指有才华的人,豪气指气概和情怀。
  • 鱼水:比喻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 木兰船:象征柔情的生活。
  • 香篝:指用香点缀的篝火,象征温馨的氛围。
  • 比翼鸿:比喻夫妻恩爱,志同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庆贺甘簃仁兄的新婚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仙歌 贺甘簃仁兄新婚》是一首充满喜庆气氛的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清晨的光辉洒在新婚夫妇的身上,门前的喜庆气息令人心醉。诗人通过对新婚夫妻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与新婚夫妇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的意象丰富,使用了如“宝扇银鸾”、“一棹木兰船”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的场景。尤其是“生消受柔乡滋味”一句,表现了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爱情的珍视。整首诗在结构上也非常和谐,既有意象的交融,又有情感的递进,使得整个作品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清晨的光辉洒满门庭,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
  • 宝扇银鸾并交媚:新婚的夫妻手持宝扇,互相调侃,气氛温馨。
  •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透过晶莹的帘子,看到新娘轻描的妆容。
  • 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他们相对而坐,在窗前写下美好的字句。
  •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仍能感受到昔日的豪气,悲欢离合情深意重。
  • 合有深情寄鱼水:夫妻间深厚的情感如鱼水般亲密。
  •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乘着木兰船,映照着香篝的光影,享受幸福。
  • 生消受柔乡滋味:在温柔的乡间生活中感受美好。
  •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愿有比翼的鸿雁,期待共度美好时光。
  • 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期待明年的重阳节,再次欢聚庆祝。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将夫妻关系比作“鱼水”,形象地表现了深厚的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宝扇银鸾”和“生消受柔乡滋味”。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光: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宝扇:象征美丽和娇羞。
  • 银鸾:象征吉祥和幸福。
  • 木兰船:象征温柔和浪漫。
  • 鱼水:象征深情厚谊。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新婚的场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扇银鸾”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与吉祥
    • B. 悲伤与离别
    • C. 富贵与权势
  2. “鱼水”在诗中比喻了什么?

    • A. 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 B. 朋友之间的情谊
    • C. 家庭的和睦
  3. 诗人期待的重阳节有何寓意?

    • A. 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望
    • B. 生活的艰辛
    • C. 工作的繁忙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描写了爱情的美好与悲哀。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诗,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方恪的这首诗更加注重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传递,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意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探讨清代诗歌的风格与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慰 鹧鸪天 鹧鸪天 秋夜 鹧鸪天 其五十七 鹧鸪天 其二 喜佛千自西北归 鹧鸪天(题广文官舍竹外梅花呈万教) 鹧鸪天 前游仙词七十一首 其三十五 鹧鸪天 其一 无题 鹧鸪天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资本论 恫疑虚猲 臣字旁的字 赵母 至敬无文 恢奇 凵字底的字 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玉软花柔 久怀慕蔺 皂白须分 轻勇 包含凿的成语 倒八字的字 裹费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