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杜季习四首》

时间: 2025-05-07 07:12:21

诗句

闻道华亭已解围,亲朋消息未全知。

君归为遣书来报,细说从初丧乱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2:21

送杜季习四首

原文展示:

闻道华亭已解围,亲朋消息未全知。
君归为遣书来报,细说从初丧乱时。

白话文翻译:

听说华亭已经解围,我的亲朋好友还未完全了解这个消息。
你回家时写信来报告,详细叙述从一开始的动乱到现在的情况。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听说。
  • 华亭:地名,指华亭城,地处今浙江。
  • 解围:指围困已被解除。
  • 丧乱:指动乱、战争。
  • :指杜季习。
  • 遣书:派人写信。

典故解析: 华亭的围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一场战争或动乱,诗中提到的“丧乱”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乡土情怀和人际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动乱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朋友的归来,表达了对战乱的关切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勾勒出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开头一句“闻道华亭已解围”传达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随即转入“亲朋消息未全知”,让人感受到在动乱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安。此句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是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与期待。接下来的“君归为遣书来报”,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待,体现了他对信息的渴求和对朋友的关心。“细说从初丧乱时”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解围”不仅仅是一个消息,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而“细说”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华亭已解围:诗人听说华亭城的围困已经解除,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
  2. 亲朋消息未全知:尽管有好消息,但身边的亲朋好友仍然没有获得完整的信息,显示出信息传播的缓慢和人与人之间的隔离。
  3. 君归为遣书来报:朋友回乡时写信来报告情况,表现了对朋友的信任和期盼。
  4. 细说从初丧乱时:希望能详细了解动乱前后的情况,体现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闻道”与“遣书”,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隐喻:通过“解围”隐喻了和平的恢复。
  • 情感对比:将喜悦与忧虑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亭:象征着动乱与和平的交替。
  • 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
  • 丧乱:象征着历史的伤痛与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江苏
    C. 四川
    D. 广东

  2. “遣书”在诗中表示什么意思?
    A. 写信
    B. 送信
    C. 传达信息
    D. 以上都是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渴望了解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A
  2. D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刘子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在动乱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思考。但刘子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信息的传递,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怀隐堂 黄鹂绕碧树(双调春情) 瑞龙吟·大石春景 还京乐(大石)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一落索(双调·第二) 玉楼春(大石·第三) 楚村道中 其一 丹凤吟(越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色字旁的字 金钗钿合 袅袅余音 嘉林 口字旁的字 冷讥热嘲 飠字旁的字 七扭八拗 小要 卝字旁的字 蠡浦 包含衡的词语有哪些 各奔前程 金字旁的字 自矜功伐 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不知鬼不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