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2:56
高钟号月掩岩扉,
遥想幽人不梦时。
曾听微言知见妙,应怜懒我用功迟。
帻疏种种宁相贷,
窗静山山尚可疑。
傥有一单容过客,
眼中须接秀峰奇。
高钟声在月下敲响,掩住了岩石的门扉,
远远地想念那位隐士,却无梦可寄。
曾经听闻高人微言,知晓其中的奥妙,
应该怜惜我懒惰,努力提升自己的学问太迟。
帽子散乱,种种事物之间难以相互容忍,
窗外寂静,山峦依然让人感到怀疑。
如果有一位客人经过,
我希望能在眼中看到秀峰的奇特风景。
刘子翚,宋代诗人,字子翚,号云亭,生于北宋时期。他以诗文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寄秀峰忠老》写于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对高人智慧的敬仰以及自己在追求学问道路上的懒惰和焦虑的心情。此时,社会正值变革,文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愈发显得重要。
刘子翚的这首《寄秀峰忠老》,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合了对自己现状的反思。诗的开篇以“高钟号月”引入,钟声在夜晚的山林中回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接着,诗人遥想那位隐士,表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曾听微言知见妙”,这句反映了作者曾经接触到的高人的智慧,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在追求学问上懒惰,心中不禁涌现出自责之情。随后的“帻疏种种宁相贷”则展现了他内心的纷乱与不安,暗示着他对自身状态的不满。
最后两句“傥有一单容过客,眼中须接秀峰奇”则展现了诗人对来者的期待,渴望通过他人看到所向往的美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追求,使整首诗在忧伤的基调中又增添了一丝希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高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懒惰的自责与内心的焦虑,最终在希望中寻求美好与交流的愿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哪类人?
填空题:诗中“高钟号月”的意象表达了对_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人对自己的懒惰感到自责。(对/错)
以上为《寄秀峰忠老》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的深厚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