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唐多令(中秋)》

时间: 2025-04-29 13:20:19

诗句

轻露濯秋风,新楼插太空。

更遭逢、解事天公。

为唤羲和驱六马,将杲日、挂帘栊。

日影正沈红。

须臾月在东。

百万家、乐意融融。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0:19

原文展示:

唐多令(中秋)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轻露濯秋风,新楼插太空。
更遭逢解事天公。
为唤羲和驱六马,将杲日挂帘栊。
日影正沈红。
须臾月在东。
百万家乐意融融。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


白话文翻译:

轻轻的露水洗净了秋风,新楼高耸入云端。
更是遇上了天公的安排。
为呼唤羲和驱赶六匹骏马,将明亮的太阳挂在窗帘上。
太阳的影子正渐渐沉入红色的天际。
不久,月亮在东方升起。
成千上万家庭欢乐融洽。
民众在这个快乐的时刻心情愉悦,天公也随之欢喜,大家一起举杯同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露:指微薄的露水。
  • :洗涤,洗净。
  • 羲和:古代传说中掌管太阳的神。
  • 六马:指驱动太阳的六匹马。
  • 杲日:明亮的太阳。
  • 帘栊:窗帘,指窗户。
  • 融融:形容气氛温暖和谐。

典故解析

  • 羲和:出自古代神话,羲和是掌管日升日落的神祇,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天公:指老天爷,常用以表示自然界的安排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廷圭,自号鹤汀,宋代词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百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月圆之夜的赞美,以及人们团圆欢聚的喜悦。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唐多令(中秋)》是一首表现中秋佳节氛围的词作,整个作品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金秋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开头“轻露濯秋风”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息,展现了秋天的早晨,轻盈的露水在微风中闪烁,令人感到生机勃勃。而“新楼插太空”则通过新建筑的高耸,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接下来的“更遭逢解事天公”,则传达了天公的安排和人间的欢庆,暗示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到的“羲和”和“六马”,更是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对时间与光明的把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几句“百万家乐意融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中秋佳节时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团圆的美好祝愿。整首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露濯秋风:描绘清晨时分,露水轻盈,洗净了秋日的风,渲染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意境。
  2. 新楼插太空:新建的楼房高耸入云,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和希望。
  3. 更遭逢解事天公:暗示天公的安排使得这一切美好成为现实,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4. 为唤羲和驱六马:通过神话传说,表现出对光明与时间的把握,象征着希望和活力。
  5. 将杲日挂帘栊:将明亮的日头挂在窗前,描绘出光明普照的景象。
  6. 日影正沈红:日影渐渐沉入红色的天际,象征着日落的宁静与美丽。
  7. 须臾月在东:不久,月亮从东方升起,暗示着夜晚的来临,带来新的希望。
  8. 百万家乐意融融:成千上万的家庭在这个时刻欢聚一堂,表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9.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人们在欢庆中,心情愉悦,天公也因而欢喜,大家共同举杯庆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头比作“杲日”,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公、人意等赋予了感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较为整齐,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中秋佳节的赞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团圆欢聚、其乐融融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秋风:秋天的风,传达出宁静与成熟。
  • 新楼: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 羲和:代表光明与时间的神话象征。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和”是谁?

    • A. 掌管月亮的神
    • B. 掌管太阳的神
    • C. 掌管风的神
  2. “百万家乐意融融”中“融融”意指什么?

    • A. 温暖
    • B. 快乐
    • C. 和谐
  3. 诗人用“新楼插太空”来表现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魏了翁的《唐多令》更注重描绘节日的热闹与人间的欢聚,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五逸竹溪钓艇图二绝 题王逸竹溪钓艇图二绝 题十二溪女图 题荣首座巴东三峡图 题南禅方丈壁 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 题满公所作阴壑生虚籁 题李伯时渭城送客图用知几韵 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 题冯申之所藏徐皋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阿兰若 亅字旁的字 槌仁提义 勤德 矢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鹅绒 无足轻重 包含绕的词语有哪些 未知所措 食不重味 大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曲躬躬 璇霄丹台 绵里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