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2:57
乍来时,一帘斜月黄昏。记取小语衣边,分赠与啼痕。欲倩灵蛛写怨,怕蛛丝太弱,不织回文。怪烛偏阑转,忽携黯省,各自含颦。一团赪玉,明妆照水,天为谁春。惜别帘笼,空自有翠鹦凄语,分付愁人。迢迢瘴岭,只梦中曾见朝云。问甚日,向灯前拥髻,拭伊粉泪,沾湿罗巾。
初来时,黄昏的斜月透过帘子。记得那些轻声细语,曾在衣边轻轻分享给你。想让灵巧的蜘蛛来编织我的怨情,却又怕那细弱的蛛丝,无法织出回文。怪的是烛光偏偏在灯台上摇曳,忽然让我陷入沉思,各自愁眉不展。那一团如红玉般的妆容,映照在水面上,天上为谁而春呢?惜别的帘子后,空自有翠色的鹦鹉在凄凉地诉说,传递给愁苦的人。遥远的瘴岭,只有在梦中曾见过朝霞。问你何日,灯前梳髻,轻拭泪水,沾湿了罗巾。
作者介绍:程颂万,清代诗人,创作风格细腻,常以情感为线索,表达内心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表明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情感的珍视。
《湘春夜月》以黄昏的斜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的氛围。诗中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初来之时的美好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却又在细节中不断浮现。灯前的独自思考、拭泪的场景,表现了对过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赪玉”与“翠鹦”,不仅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也象征着情感的深邃与脆弱。诗人在表达情感时,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与情感的张力。尤其是“迢迢瘴岭,只梦中曾见朝云”,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时空的错位与思乡的情愫。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细腻而深刻,引人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乍来时,一帘斜月黄昏”意指什么?
“欲倩灵蛛写怨”中的灵蛛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程颂万的《湘春夜月》更加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深刻,而李清照则在表达离愁别绪时更为直接和悲凉。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但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