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8:42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吹箫泛月。往事悠悠休更说。
拍碎琉璃。始觉从前万事非。
清齐净戒。休作断肠垂泪债。
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吹着箫,泛舟于月下,往昔的事已久远,不必再提。
将琉璃拍碎,才明白过去的种种都是虚幻。
保持心境清净,不要再为情伤而流泪。
看透尘世纷扰,做个逍遥自在的超然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政治家,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释怀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看透与摆脱,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尤其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烦恼后,渴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往事的淡然与释怀。全诗开头便以“吹箫泛月”引入,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闲适的夜晚,诗人轻声吟唱,心中无忧。接下来的“往事悠悠休更说”,则显示出他对过去的释然,往昔的种种经历已经不再重要,反而是对当下的珍惜。
在“拍碎琉璃”一语中,诗人以琉璃的脆弱来象征过往的情感与经历,表示这些曾经的情感是多么易碎和不堪一击,令人感到无常与虚幻。接下来的“清齐净戒”则是对内心状态的要求,诗人倡导一种清净的生活态度,希望能够摆脱情感上的牵绊,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更是揭示了整首诗的主题:看透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诗人在此提醒读者,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而不是外界的繁华与喧闹,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反思与释怀,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然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看透世俗纷扰的重要性,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吹箫泛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拍碎琉璃”中的“琉璃”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逍遥物外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情感的留恋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