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47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到中秋的时候,月亮却依旧没有,今晚的月亮美好,不要让它显得孤单。古人说月亮的直径有千里,影子落在金杯上就像一粒粒的珍珠。
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关于月亮的传说和诗句在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月亮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作于中秋之际,正值团圆佳节,诗人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表达自己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了中秋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月到中秋故故无”引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境,通常中秋节应是皓月当空,然而此时的月亮却无影无踪,给人一种失落感。接下来的“今霄月好莫渠孤”则转为积极,尽管没有了圆月,今晚的月亮依然美丽,诗人希望这份美好不应孤单,暗示着对团圆的渴望。
“旧传月径圆千里”,诗人引用古人的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的巨大与美丽,表现了对月亮的崇敬与赞美。而最后一句“影落金杯只粒珠”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月光下的美景,暗示着月亮的影子如同珠子般璀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象征着珍贵的情感。
整首诗以月亮为线索,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描写,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展现了孤独与美好之间的对比。
诗人提到的“月到中秋故故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影落金杯只粒珠”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