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2:55
夫人自七十,有母尚期颐。
不遣千山讣,犹应一病迟。
孝留天下口,身立女中师。
到得君羹美,翻令颖谷悲。
这位夫人年过七十,母亲仍健在百岁。
不让远方的朋友传来丧讯,想必是因为她病得比较缓慢。
她的孝行被世人称道,成为女性的楷模。
如今你做的美味羹汤,却让人感到悲伤。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杨万里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表达个人感情,诗作常常体现出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首挽词写于杨万里对刘氏太孺人的追悼之际,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怀念。刘氏太孺人作为一位年长且德行高尚的女性,深受人们的尊敬,诗中通过对她一生的回顾,体现了孝道的崇高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这首挽词字句简练,但情感深邃。开头两句交代了刘氏太孺人高龄而母亲仍在,生动地描绘了她在世时的健康与长寿。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不遣千山讣”表达了她的离世对他人的震惊与不舍,流露出作者对她病情的理解与同情,表现出深厚的亲情。
诗中“孝留天下口”一句,表明了刘氏太孺人以她的孝行在世人心中留下的良好口碑,显示出一个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最后一句“到得君羹美,翻令颖谷悲”则是将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活的美好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在美好事物面前产生的悲伤情感,深刻而耐人寻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不仅传达了对逝者的追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孝道的推崇,展现出古代文化中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刘氏太孺人的悼念,反映了对她的敬仰以及对孝道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刘氏太孺人的年龄是多少?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d) 九十
诗中提到母亲的年纪是多少?
a) 七十
b) 八十
c) 九十
d) 百岁
“孝留天下口”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c) 对饮食的赞美
d) 对家庭的厌恶
推荐阅读《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对比杨万里的《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和杜甫的《春望》,两者皆以个人情感为主线,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女性德行的赞美,而杜甫则在家国动荡中表现对故土的思念。
以上信息为《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延伸,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