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晓行闻竹鸡二首》

时间: 2025-07-27 19:22:34

诗句

一番行路一番愁,还自儿时到白头。

路不唤君君自去,为谁著急不归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22:34

原文展示

晓行闻竹鸡二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一番行路一番愁,还自儿时到白头。
路不唤君君自去,为谁著急不归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走了一段路,就有一段愁苦,直到老去,我仍然惦记着儿时的时光。
路不叫你,你却自顾自走去,为谁而忧愁不肯停留呢?

注释

  • 一番行路:一次行走,指旅途的经历。
  • 一番愁:一段愁苦,表达了行路所引发的愁苦感受。
  • 儿时:指童年时期,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白头:白发苍苍,形容年老。
  • 路不唤君:路途没有呼唤你,意指时间流逝,人生旅途的无常。
  • 为谁著急不归休:为谁感到焦急呢?停留不前。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白头”一词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老去和人生的无常,常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晓行闻竹鸡二首》以简约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行路”与“愁”的对比,展现了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烦恼与忧愁。诗人在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感叹自己已白头,显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旧日情景的深切怀念。

“路不唤君君自去”一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路途并不召唤你,却又不得不继续走下去,反映了人生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为谁著急不归休”则引人深思,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似乎在问,为何要为他人的期待而焦急,而忘记了自己的心情与归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让人不禁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行路一番愁:每走一步路,心中就多一份愁苦,暗示行走的艰辛与内心的苦楚。
  2. 还自儿时到白头:从儿时的快乐回忆,到如今的年华已逝,表达岁月的无情与对过往的追忆。
  3. 路不唤君君自去:路途并未召唤你,你却依然选择前行,表现对人生道路的无奈。
  4. 为谁著急不归休:质疑自己为何要为他人焦虑,反映出对自我选择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仗结构增强诗句的韵律感,如“行路”与“愁”、“儿时”与“白头”。
  • 设问:最后一句为设问,增加思考的深度,让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行路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路:象征人生的旅途,代表着不断的探索与前进。
  • :象征心中的忧虑与困惑。
  • 儿时:代表着纯真、美好与快乐的时光。
  • 白头: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展现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儿时”是指:

    • A. 成年时期
    • B. 童年时期
    • C. 中年时期
  2. 诗人通过“路不唤君君自去”表达的是什么?

    • A. 人生的选择
    • B. 朋友的离去
    • C.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白头”象征着:

    • A. 年轻
    • B. 时间的流逝
    • C. 财富的积累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李白:两者都在诗中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杨万里则更细腻、内省,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犀 雪中雪坡十忆 别西湖 送郑编修 瑞鹤仙 道中即事 题华严寺 友山李道士抱琴来为予作三曲请诗各为之操· 昼步江村 戊午喜罢和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好心无好报 乐山乐水 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寝弱 包含盛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按兵不举 缸管 虫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负诟忍尤 榷论 彑字旁的字 威宝 借身报仇 成人之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