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9:21
忿欲俱生一念中,
圣贤本亦与人同。
此心少忍便无事,
吾道力行方有功。
碎首宁闻怨飘瓦,
关弓固不慕冥鸿。
老翁已落江湖久,
分付余年一短篷。
在愤怒与欲望中产生的念头,
圣人与贤人其实也和普通人无异。
若心中少些忍耐便没有事可做,
我所追求的道理需要靠实践才能有成就。
宁愿听到碎瓦片飞溅的怨恨声,
也不愿心向远方的神仙(冥鸿)。
老翁已经在江湖中漂泊很久,
只希望余生能有一只小船相伴。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文治、武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自规》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陆游面临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流露出他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自规》是一首深刻的抒情诗,通过对内心冲突与外部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就提出了“忿欲”的概念,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圣贤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本质,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忍耐。
接着,陆游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吾道力行方有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需要付出努力的信念。他宁愿听到一些负面的声音,也不愿意追求那遥不可及的理想,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接受与对理想的放弃。
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态度。他对江湖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寄托了他对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个人的心路历程,也折射出宋代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命运时的无力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诗中提到的“忿欲”指的是什么?
A. 愤怒与欲望
B. 快乐与悲伤
C. 友谊与爱情
D. 忍耐与放弃
作者认为实现理想需要什么?
A. 梦想
B. 努力实践
C. 机遇
D. 资金
诗中的“短篷”象征着什么?
A. 豪华生活
B. 简单的生活
C. 忍耐
D. 理想的追求
答案:
陆游的《自规》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陆游更注重内心的矛盾与接受,而王安石则强调了追求理想的决心与勇气,反映了不同的心态与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