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6:52
烟水萦归思,孤帆绕岸回。
村虚木未脱,秋迥雁将来。
客梦几时罢,江花昨夜开。
匡山如习隐,先筑读书台。
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思乡之情萦绕心头,孤独的帆船在岸边徘徊。村庄显得空旷,树木尚未落叶,秋天的雁阵即将到来。游子的梦何时才能停止,江边的花儿昨夜刚刚绽放。匡山似乎隐藏在朦胧的雾气中,我先在这里建起了读书的台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某次远行归来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归棹》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烟水缭绕的场景中,将思乡之情与自然景色交织在一起。开篇的“烟水萦归思”便立刻抓住了读者的心,烟雾弥漫的水面不仅设置了诗的氛围,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孤帆绕岸回”一句,通过孤独的帆船形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这不仅是对旅途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归属感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来临,“村虚木未脱”,这句中“虚”字传达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同时,秋天是丰收与凋零并存的季节,雁阵的到来也预示着离别与归去。
“客梦几时罢”,诗人对梦境的反思,显露出他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而“江花昨夜开”,则将自然与人情紧密相连,江边的花朵盛开仿佛在回应着他的思绪,并给予他一丝安慰。
最后,诗人提到的“匡山如习隐,先筑读书台”,不仅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在知识追求上的坚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幅思乡与求知并存的画面,让读者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知识追求的坚定信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将个人情怀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帆绕岸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兴奋
“村虚木未脱”中的“虚”字表示什么?
A. 丰盈
B. 空旷
C. 热闹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功名
B. 思乡与求知
C. 享受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