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3:47
《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
作者:曾觌 〔宋代〕
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对碧瓦迷云,青山似浪,返照浮空。
高台称吟眺处,繁华清胜两无穷。帘卷榕阴暮合,万家香霭溟濛。
年光冉冉逐飞鸿。叹雨迹云踪。渐暑退兰房,凉生象簟,知与谁同。
临鸾晚妆初罢,怨清宵好梦不相逢。看即天涯秋也,恨随一叶梧桐。
在枝头上,荔枝的果实已经成熟,晚风中带着些许红色的皱褶。面对碧瓦和迷雾的云朵,青山像波浪一样,映照在空中。
在高台上吟诗眺望,繁华与清幽似乎无穷无尽。帘子卷起,榕树的阴影合拢,万家灯火的香气弥漫在朦胧的夜色中。
时光匆匆飞逝,像鸿雁一样。叹息雨点留下的痕迹与云影。渐渐地,夏天退去,凉意在象牙色的席子上生出,知晓又能与谁共度?
临近黄昏,妆容刚刚卸去,怨恨这美好的夜晚梦里没有相逢。看啊,已经是天涯的秋天,恨随那一片梧桐叶而去。
曾觌,字子文,号少白,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其作品多描写自然美,情感细腻,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
《木兰花慢》是曾觌在长乐台所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夕阳西下时,面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梦境的渴望。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思绪。开头用“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富饶的自然场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从对美景的赞美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年光冉冉逐飞鸿”一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如“高台称吟眺处,繁华清胜两无穷”表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在思索人世的繁华与清幽的对比;而“万家香霭溟濛”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生活气息。结尾的“恨随一叶梧桐”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深惋惜。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流露出一种对孤独与相逢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荔子”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果实
C. 一种树木
D. 一种鸟类
“怨清宵好梦不相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失落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曾觌与李清照在描写秋天时都有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但曾觌更偏向于自然的景色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