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逢牧》

时间: 2025-05-02 12:14:50

诗句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

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

或聚如斗蚁,或散如惊乌。

或践麦无根,或啮树无肤。

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欲酒与之饮,欲食与之餔。

日暮卒醉饱,枕鞭当路隅。

茫茫非其土,谁念有官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50

原文展示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
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
或聚如斗蚁,或散如惊乌。
或践麦无根,或啮树无肤。
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欲酒与之饮,欲食与之餔。
日暮卒醉饱,枕鞭当路隅。
茫茫非其土,谁念有官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广阔的乡野中,牧马人的生活情景。国家的马匹非常多,刚刚来到郊外的草地上放牧。大群马匹成百上千地混杂在一起,小群则有几十匹在驱赶。马群有的聚集得像斗蚁一样,有的散开得像惊飞的乌鸦。有的践踏麦田,毫无顾忌,有的啃食树木的皮。牧马人对此毫不在意,手握鞭子走入了民间集市。想给马匹饮酒,想给它们吃东西。直到日暮时分,牧人喝醉了,饱食而卧,枕着鞭子在路边的角落里休息。这里并非他们的土地,谁又在意有官府的租税呢?

注释

  • 国马:指国家的马匹。
  • 郊甸:指郊外的草地。
  • 聚如斗蚁:比喻马匹聚集得像蚂蚁一样密集。
  • 践麦无根:践踏麦田,所踏的地方没有根基。
  • 啮树无肤:啃食树木,表面上没有留下痕迹。
  • 牧卒:牧马人,负责放牧的工作人员。
  • 抱鞭:抱着鞭子,表示工作后休息。
  • 民墟:民间集市。
  • 官租:指官府的征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皋,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以清新自然、质朴明快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中牧马人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乡野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府征税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逢牧》这首诗通过描绘牧马人和马匹的生活,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民众的艰辛。梅尧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马匹的聚散与牧人对马群的态度,营造出一种生动的乡村图景。诗中“或聚如斗蚁,或散如惊乌”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匹的动态,还有对自然生命的细腻观察。牧人对马匹的放任,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对生活的漠然,尤其是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官府征税的淡漠和对生存状态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不公的隐忧。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对人世间苦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
    描述国家的马匹数量庞大,刚刚到达草地放牧,设置了全诗的场景背景。

  2. 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
    讲述马匹分为大群与小群,数量和状态的对比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感。

  3. 或聚如斗蚁,或散如惊乌。
    用比喻形象地描绘马群的聚散状态,生动有趣。

  4. 或践麦无根,或啮树无肤。
    说明马匹对农田和树木的破坏,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5. 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表达牧人对马的放任与对生活的漠然,转入集市,展示了社会交往。

  6. 欲酒与之饮,欲食与之餔。
    描述牧人想给马匹饮酒和吃食,体现了对马匹的关心。

  7. 日暮卒醉饱,枕鞭当路隅。
    描绘牧人日暮时分的疲惫,表现出对工作的无奈与生活的琐碎。

  8. 茫茫非其土,谁念有官租。
    反映出对土地归属的迷茫,以及对官府征税的无奈与冷漠。

修辞手法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聚如斗蚁”和“散如惊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马群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牧马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官府征税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计与自由,同时也反映出农村的经济状况。
  • 牧人:代表着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集市:象征着社会交往与经济活动的场所。
  • 土地:代表着归属与生存的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或聚如斗蚁”的比喻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马匹的数量
    B. 马匹的聚散状态
    C. 牧人的心情

  2. 牧人对马匹的态度是什么? A. 关心
    B. 漠然
    C. 恼怒

  3. 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官府征税的漠视与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
  • 李白的《月下独酌》:展示个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歌都关注自然与人,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抒情与哲理思考,而梅尧臣则更注重描绘乡村生活的现实与艰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将归一绝 秋凉闲卧 酬严中丞晚眺黔江见寄 早行林下 洛阳春 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读之…因酬长句 游仙游山 东亭闲望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家殷人足 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物与民胞 包含谪的词语有哪些 攏攏 识涂老马 米字旁的字 凉州曲 禽困覆车 斋坛 单耳刀的字 碓头 节用爱民 智结尾的成语 希奇古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