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5:20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作者: 方干 〔唐代〕
出镇当时移越俗,
致君何日不尧年。
到来唯饮长溪水,
归去应将一个钱。
吟处美人擎笔砚,
行时飞鸟避旌旃。
四方皆是分忧寄,
独有东南戴二天。
王臣夷夏仰清名,
领镇犹为失意行。
已见玉璜曾上钓,
何愁金鼎不和羹。
誉将星月同时朽,
身应山河满数生。
泥滓云霄至悬阔,
渔翁不合见公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诗人提到出任地方官时,要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何时才能实现理想的治国之道。来到此地只希望品尝长溪的清水,回去时可能只剩下一个钱币。吟咏时美人端坐在笔砚前,行走时飞鸟避开旗帜。四方的人们都在为他人分忧,唯独东南地区犹如两位天神般受人仰慕。王臣和夷夏都仰慕他的清名,但他在镇上的治理依旧感到失意。已经看见玉璜曾经上钓,何必担忧金鼎不能和谐。名声如同星月同时衰败,身世应如山河一般历久弥新。泥水与云霄相接,渔翁却不愿见到公卿。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少逊,号澄江,生于盛唐,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干被任命为浙东官员时,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治国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诗的结构,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不仅道出了他对地方风俗的适应,也表露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人希望在任职期间能有所作为,却又感到命运的无奈。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唯饮长溪水”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显示出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此外,“美人擎笔砚”与“飞鸟避旌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求。
最后,诗人以“泥滓云霄至悬阔,渔翁不合见公卿”结束,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疏离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淡泊。这首诗在艺术上不仅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同时也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哲思的诗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更为深邃。例如“泥滓云霄”与“渔翁不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失望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批判。
诗词测试:
“尧年”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溪水”象征什么?
“泥滓云霄至悬阔”中,泥滓与云霄的对比传达了什么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