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25
揭旌蘅阪,弭盖昆丘。
砺齿石林,洗耳沧洲。
仰瞩归云,俯鉴川流。
从彼物化,操我虚舟。
冥心大壑,超然神游。
是谓维何,列子好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自然景观中的情感体验。诗人以“揭旌蘅阪”开篇,意指在草木葱茏的坡地上展开帆,象征着追求和探索。接着“弭盖昆丘”则是隐喻着平静的心态。接下来的“砺齿石林”意味着在石林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而“洗耳沧洲”则表达了洗净耳朵,倾听自然的声音。
“仰瞩归云,俯鉴川流”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的云朵,同时俯视流淌的河水,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从彼物化,操我虚舟”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虽然身处其中,但内心保持着一艘虚幻的船只,象征着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冥心大壑,超然神游”强调了心灵的深邃和渊博,超然脱俗的境界。最后一句“是谓维何,列子好仇”提到“列子”,这是对道家哲学的引述,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卢楠,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歌和艺术氛围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自然和哲理为主题,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杂兴五首》系列因其独特的审美和思想深度而受到关注。此诗作于诗人游历自然之际,意在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境和哲学思想。通过“揭旌”、“仰瞩”等意象,诗人将内心的探索与自然的壮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意。
诗的结构严谨,前两句描绘自然景观,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而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哲学思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自我,在静谧中体悟人生的真谛,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哲学观。
诗中“揭旌”的意思是什么?
“冥心大壑”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列子”是指哪个哲学流派的代表?
《登高》与《杂兴五首 其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上有所不同。杜甫的《登高》更为沉重,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而卢楠的诗则显得更为超然,关注自然与心灵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