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0:07
咏淮阴侯
作者:王珪 〔唐代〕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
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
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
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
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这首诗描绘了淮阴侯韩信的传奇一生。诗人先是提到秦王的凶恶,导致英雄豪杰都为之亡命。接着,诗中提到信的出身以及他与项梁的关系。项羽无法重用他,最终韩信投奔了汉王。诗人指出,韩信与汉王之间有着密切的君臣关系,时机成熟后名声和地位迅速显现。接着,诗中提到他北伐燕国和东征楚国的命令,以及在战斗中获取的胜利。功成名就后,韩信享受着天赐的荣华,之后归返南昌。他对漂母的千金报答和对乡人的百钱酬谢,显示了他心系故乡。最后,诗中感叹吉凶难以预料,英雄的命运常常纠缠不清,隐喻在经历了无数斗争后,仍难以抉择,心中充满感伤。
作者介绍:王珪,唐代诗人,以诗歌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著称,作品风格多变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社会背景动荡,英雄辈出,王珪通过描绘韩信的功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思考。
这首《咏淮阴侯》不仅是一首赞美韩信的诗,更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韩信身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的成功与悲剧交织在一起。诗中通过对韩信生平的概述,展示了他从被追杀到最终名显天下的过程,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让人们对英雄的命运产生共鸣。
王珪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述,使得韩信的形象立体而鲜活。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韩信的艰难与曲折,后半部分则突显了他最终的成就与对故乡的思念。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韩信作为历史人物的伟大,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表现力。诗的最后几句,尤其是“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更是将韩信一生的复杂命运总结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韩信生平的回顾,反映了英雄的伟大与悲剧,以及命运的无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信最终选择归附于哪位君主?
诗中提到韩信对母亲的回报是?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